(ps:查了一下,1939年时,英国海军司令官是坎宁安而不是蒙巴顿,蒙巴顿这时的官位还不大,这个错误已在上一章修正)

一月二十三日,英德海军之间并没有交火。

突袭挪威首都成功的德军,全力地巩固着挪威南部占领,奥斯陆西北方的卑尔根、莫尔德这两个朝北海的港口城市先后落入德军之手,当天下午更北方的特隆赫姆港也被德国空降兵占领”。

而英国人则专心地巩固纳尔维克港一带的地区。英军虽然占领了这一片地,但由于事起突然,派出的登陆的部队都是带着轻装备上岸,连象样的火炮都没有几门,总兵力人数也只有数千人而已。

至于皇家海军,他们现在正在北海上距海岸线约三百公里的徘徊,态度犹豫不决。

具体的原因,却是信心不足造成的。

挪威海战对皇家海军未来的战术运用影响深远,此战过后,皇家海军上下集体得了“夜战恐惧症”。失去了精气神的皇家海军,再没有勇气冒险主动出击,和德国海军。挪威海战结束后,返航的皇家海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国收罗所有能装到舰上的雷达装到军舰上。这两个月来经过几次试验,证明其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提前发现五十公里内的军舰。唯一的问题是,此时的雷达技术还不够成熟,虽然有提前索敌的效果,但要做到象德国海军那样帮助舰炮精确地瞄准定位根本就做不到。

历史上挪威战役时。英国海军就曾经出动驱逐对德国舰队进行了一次成功地偷袭,最后全歼了德国参战的驱逐舰队。但这个位面,却因为挪威海战的后遗症,英国海军彻底丧失了夜战的勇气。

一月二十三日的时候,正在北上海徘徊兜圈子浪费时间的坎宁安司令,只是一个劲地向伦敦要求更多的飞机转场到纳尔维克港,以方便在这儿建立陆基航空基地。占领纳尔维克港后,英国人正拼命地在这儿修建野战场,以方便将国内战机转场到这里。纳尔维克港靠近北极,原先没有机场。不过这儿常年气候恶劣。英国就算在这儿修建机场。能出动飞机的时间也很有限。

占领奥斯陆后,德国人在挪威南部已获得了大量的陆基机场。有过挪威海战的教训,见识过航空兵的威力后,坎宁安将军说什么也不同意将军舰调到挪威南部对港口发动攻击。

在真实的历史上。安德鲁.布朗.坎宁安是英国海军有少有航空战专家。很早就意识到航母和航空兵的重要性。历史上正是他指挥的地中海舰队创造性地使用了航母奇袭意大利的塔兰托港,击沉击伤了意大利一半的战舰,首创航母舰载机独自进攻大型军港和军舰的先河。是英国海军极出色的指挥官,绝对菲利普斯那般的庸材可比。挪威海战后他被从地中海跟限鹰号航母一起被调回,并升任英国本土舰队的司令官。

挪威海战后,别的海军指挥都依旧惯性地沉迷于大舰巨炮互轰的的前景中,都只顾把眼光死盯在改进雷达和夜间炮战技术上。而坎宁安司令却一眼就盯上了十二月二日那天,齐柏林姐妹舰通过“不接触”的方式击沉英国航母的战果上。

目前皇家海军在挪威这儿根本就没有制空权。在他看来,哪怕是将自己的舰队停在挪威的港口里,也是极其危险的举动。在完成了送数千名英军上岸,占领了纳尔维克港的作战目标后,他立刻就将舰队主力调走,同时也拒绝了上级要求其南下攻击德国舰队的要求。

至少在二十三日天气良好的这一天不行。

坎宁安司令从气象部门那儿得到通报,二十四日后挪威一带的气候又将恶化,一股强烈的冷空气正在南下,届时会有严重的暴风雪天气,而且这一状况将会持续数日之久。

坎宁安的设想是要等到天气恶化之后再率军南下,利用对手飞机无法出动,航空兵难以支援的时机再进攻德国海军。

在安德鲁.布朗.坎宁安看来,虽然德国人占领了挪威南部,但英军同样控制了挪威北部,而挪威北部战略意义比南部更大。

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港,是瑞典的铁矿石进入德国的重要通道。德国每年消耗一千五百万吨铁矿石,其实一千一百万吨来自北欧的瑞典。这些铁矿石先通过铁路运到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港,然后再通过航运运到德国,全部的航线都在挪威境内,对于英国过去无法干涉,但现在这里被控制之后,德国人已无法再获得北欧的铁矿。

位置更北的纳尔维克地区落入英国之后,德国通过挪威海进入大西洋的通道,等于也被堵上了一大半,这个战略目标同样也达成了。

海军出身的坎宁安司令看来,英国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个战略目的,余下来的精力应当是巩固这一地区。

所以坎宁安司令拒绝了在二十三日对德国舰队发动攻击的指令。而二十三日这一天,在完成了突袭奥斯陆的任务后,汉娜和林汉也带着德国舰队主力,带一艘货轮离开奥斯港,将舰队移动到挪威西南部,临近挪威海的卑尔根港。这里临近挪威海,对面就是英国本土,要攻击英国到纳尔维克之间的航线也更加顺利。此时的英国主力舰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