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回天之力

军户民户这很容易明白的。

但是附郭户却是朱祁镇的私货。

不是大明没有附郭户,而是并不是太重视。所谓的附郭户大多是指住在城市之中的人。用现代话就是城市户口。

是大明各种繁杂户口之中,很小的一个名头。

甚至附郭户有民户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住在城市之中的民户而已。

不过,在大明虽然有不少大城市,比如北京,南京,苏州。

但是大部分府县,其实也就是一个大农村而已。这也是太祖皇帝所规划出来的。整个大明都是一个大农村。

各地府县从来是一个消费单位,而不是生产单位,真正生产单位都是在农村之中。

当然这并不是没有特例。

最大的特例,就是以北京为中心,已经拥有了十几万工匠工人的少府。另外一个特例就是以苏州为中心的丝绸生产中心,已经正在形成以松江为中心的棉布生产中心。

这两个地方虽然没有一个以少府领导的核心,但是细细算来各地专司生产纺织的人数也不在少数。

这也是为什么苏州成为超越大明南北两京的繁华之地。

这就是原因。

附郭户这个户种,就是朱祁镇为了安置在工商业人口的。

当然了,到底要做出怎么样的限制,朱祁镇一时间还没有想好,要不要保留这些人拥有土地的权力。

毕竟大明商人都有这样的毛病,赚了钱,从来不是想着扩大生产,研究技术,而是回家买地,转化为士绅。

朱祁镇觉得要不要从法律上禁止这种现象了。

当然了,而今朱祁镇还没有想好,这个政策仅仅是一个轮廓。但是这附郭户下面,有太多太多的手段可以用了。

除却京察,改卫为县,清丈土地重编黄册之外,李贤还写了最后一个事情,那就是重新编练役法。除却改卫为县之外,其实都大明祖制的遗意。

太祖皇帝定天下之后,对役法上主动思想,从来是均役。如果一切按照大明本来的样子,每一个大明人十年才服役一次,一次服役数个月而已。

一辈子服役才几次而已,十几岁之前不成丁,不服役,六十岁之后,是老年也不服役。

但是现实不能如太祖皇帝所想。

黄册崩坏,让差役征伐没有了标准,而且大明皇帝,各级官员很多时候征发无度,让各地的役法都成为一片乱麻。

根本理不清楚。

这也是大明百姓最苦恼的问题之一。

周忱在江南的时候的改革,就是加税而免役,却让江南百姓称为青天,世世代代怀念,就知道大明底层的根本矛盾是什么了。

李贤这四条,虽然不多,但都是有的放矢。是当今要刷新政治必然要做的事情。

但是与朱祁镇所预想的政治改革,却差了不知道多少。

因为李贤即便做的再好,不过是将大明回到洪武年间而已,但是朱祁镇想要的不是一个洪武大明,而是一个现代大明。

朱祁镇说道:“李先生,这都是当务之急,朕会记在心中的。”

李信立即能品读出朱祁镇的潜台词,仅仅是会记在心中而已。

李贤说道:“陛下,欲成大事,首在得人,陛下欲征瓦刺,也是先得孟,杨,石,郭诸将而后行之。”

“陛下欲变法度,却不知道陛下得何人而为之?”

朱祁镇心中顿时一愣,默默思索起来。

李贤前半生大多吏部,对百官的思想太明白不过了,说道:“陛下,臣敢说,行臣之策,其中艰难之处,比比皆是,但是却有一些大臣会拥护,比如王骥,王文,何文渊,耿九畴,此等是清节敢言之臣。”

“即便如此,臣也将京察大计在前,行大事在后。”

“不知道陛下所得何人,能为此事?”

朱祁镇暗道:“丘浚是做不了这样的事情。”

丘浚是有几分大器晚成,他中状元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虽然不算年轻了,但是他的能力资历,决计不可能坐稳首辅之位,更不可能领袖群臣,将变法大计推行下去。

朱祁镇无数想法真要说出来,大明朝廷之上,敢于追随他的大臣,不过几个人而已,朱祁镇细细想来,无非是刘定之,徐有贞,等如是几个人。

要么是朱祁镇一手栽培,牵连太深,要么是功名中人。并不在乎什么清议。

朱祁镇心中暗道:“莫忘记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法度本身立意在很多方面都是好,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都有问题,但是真正让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却是王安石用人的问题。再加上党争分歧。

徐有贞这样大臣,估计朱祁镇想要做什么,他都会支持。

但是他做事朱祁镇真放心吗?

徐有贞在朝鲜怎么做,朱祁镇都不会在乎,毕竟朝鲜新定,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