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穆尔就是打着欺负李元瑷不懂“常识”,才如此胆大。

倒不是阿穆尔小觑李元瑷,而是他来到大唐已经有些日子了,发现地方人民对于他们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可对于海上贸易几乎是个外行。

事实也是如此。

华夏大地,物产丰饶,地大物博。

中华民族几千来都是农耕民族,以陆地耕作为主,行商为辅。

历朝历代亦不是没有往海上发展。

两汉时期,西汉的商人就已经开始海上贸易了。

尤其在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就凭借海路拓宽了海贸规模。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商船从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内国;又船行可二十容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

这是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三国时期,东吴、魏晋都有开辟沿海航线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南海诸国交易的记录。

但是这些记录都是浅尝而止,从未发展起来。

只要原因有好一些,华夏自古轻商是关键。

也有技术不过关,风险过大等等弊端,最终都无疾而终,并未取得大利。

相较于他们,西方波斯、阿拉伯却不一样。

他们四周环海,什么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等等,海洋资源丰富,至关重要的是他们的国家并未有轻商的政策制度,反而重视商人,重视经济发展。

故而他们商人有一定的权力,甚至能够招募雇佣兵作为商队护卫,横行于各处海上与不同的国家贸易。

这个时代的航海贸易主导者是西方,以阿拉伯商人为主,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为了他们不走海路与大唐行商,自然是因为无利可图。

唐王朝重视与西域、西方诸国的贸易交流,威临西域,陆上丝绸之路安全便捷,同时华夏南方也没有重量级的城池能够贸易。不像陆地,丝绸之路直通长安、洛阳,全世界最富饶的两大城池。

兼之海上行商风险终究是大了一些,这一比较,只要脑子不傻,都会选择走陆路,也就没有人选择走海路了。

真正唐朝通海的缘由再于武则天时期,武则天外战外行,丢了安西四镇,导致了陆路不通。

阿拉伯商人没办法,不舍得放弃这巨额利润,这才不要命的打通了到扬州的海上商路。

阿穆尔并非阿拉伯人,而是波斯商人,隶属于萨珊王朝。

西方现在的局势有些混乱。

萨珊王朝作为波斯第二帝国,早年还是很强大的,揍罗马人,入侵亚美尼亚,打服拜占庭,攻占也门,领土包括当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高加索地区、中亚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海岸部分地区、波斯湾地区、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范围甚至延伸到印度,说一句横跨亚欧非三大陆一点也不夸张。

但现如今已日暮西山,阿拉伯帝国崛起的势头,不可抵挡。

阿拉伯已经攻占了大片萨珊王朝的土地,还堵截了萨珊王朝通往大唐的商道,国王伊嗣埃三世现在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受到国情的影响,阿穆尔的家族开始落败,外不容于阿拉伯,内受波斯贵族打压,情况万分危急。

阿穆尔的父亲克米特是个果敢之人,他们卡斯尔家族能够有今日辉煌,就是当年大胆的开海,凭借偷来的海图,九死一生抵达还是东晋时期的合浦城,用琉璃、香料换了大批的陶瓷,成为了富豪,打下了家业。

不过他们的先祖再也不敢去第二次了。

太远、太险,没有人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先祖还是留下了一份海图以及遗嘱,叮嘱他们万不得已,不可走他的老路。

克米特毅然决定出海,绕开阿拉伯防线,重开水路抵达大唐。

他们破釜沉舟的举动失败了,一路遭遇风浪险阻,最终在马来半岛搁浅,遇到了当地的土著,将他们劫掠一空,死伤惨重,克米特都惨死土著的竹枪之下。

阿穆尔很侥幸的逃过一劫,给水流冲到了对面的干陀利国。

干陀利国对于会说华夏语的阿穆尔很是敬重,给奉为上宾。

通过一番了解,阿穆尔知道对岸袭击他们的是一群无国无本的当地土著。

因为马来半岛饱受台风与海水袭扰,马来半岛并不受待见,成为了三不管的地域。

只有一伙难民与地方土著在马来半岛生活,人数近乎五千人。

他们自成一国以劫掠、渔猎为生,有时还会来袭扰干陀利国的边民。

干陀利国的国王都对他们头疼不已,甚至派出使者讲和,但因言语不通,给对方杀了炖了。

派兵去围剿,对方躲进丛林,根本不见影子。

干陀利国也只能被动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