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编外人员,何愁一部体育电影拍不出来。

东西摆在这里,怎么用就看你自己,但是味道不能变!

什么味道?

励志的燃!

镜头不需要炫技、灯光不需要多样,你只需要拍摄出热血实际上就已经成功了!

尤其是在他看到巩皇的时候……电影稳了!

因为巩皇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观摩、分析,此时她留着铁榔头一样的发型,一举一动都带着铁榔头的神韵。微微驼背、略八字脚、怒目时候气势万钧,笑起来则爽朗憨厚。

妥妥一小郎平。

似乎觉察到有人看向自己,巩皇微微转头,正看到吴孝祖背着手,平视着她。

吴孝祖脸上散去轻浮,表情郑重,目光凝视,好像一个绝世剑客在审视着自己即将出炉的宝剑。

宫郦转着头,看向吴孝祖。

“我曾经在《龍門客栈》中和你说过表演,那么今天我再告诉你一点,从现在开始,忘掉你所学的所有表演知识,不要在思考你演员的身份。我会用运动员的身份要求你——”

吴孝祖又看向王祖苋、许卿、蒋雯郦、俞飞虹等人,“你们也是一样。”

实际上,他的压力也很大。

揽下这样的工作,在这个年代实际上有些时候并不讨好。

可,他想要在去好莱坞之前留下点什么。

这部戏与后世陈可欣那部《中国女排》不一样,那部电影一头一尾选取了其中两场比赛:第一场是1981年第3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3比2战胜日本队,拿到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另一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巴经典之战,电影中有着传承的意味。

但这部《华夏女排》肯定不行。不然,那就不是女排电影了,那叫预言故事了。

吴孝祖看着六位主要演员和一群工具人,忽然迈步走向她们——

他这一动,全场焦点都望向他。

调整机器的张一謀、正与道具组沟通的陳凯哥、正低头涂改台词的王佳卫、正帮助与当地领导、记者沟通的田庄庄全都齐刷刷的看向场地的吴孝祖。

顾常未把打开的摄像机对准吴孝祖。

正在旁边接受访问的领导们也都看向一步步走向正中央的吴孝祖。

“我去年开始想要拍摄这样一部戏,然后就开始进行筹备。

我的同行劝过我,认为给内地拍摄这样一部戏有损我的艺术成就。

但我要说,难道我给自己的祖国母亲拍摄一部我想要拍摄的励志电影就会影响到我的艺术成就?

如果真的这样,那么我宁愿不要这种成就。

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国界。

我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女排比赛是在1978年,电视台转播曼谷亚运会。那时候我才14岁,坐在电视里看着女排姑娘们拼搏,每一次扣杀都让我感受到热血沸腾。

我不想说太多的掺杂zz的话题,但,请你们记住,这种体育精神实际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无论是内地、港澳台的同胞还是海外侨胞,我们根里那股中国魂,一代代前辈早就用他们的精神刻画在我们的骨髓里。

女排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今年我27岁。

准备开拍中国女排的故事。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场外,白衬衫黑西裤们瞬间都正色起来,每个人都一改刚刚轻松的表情,各个严肃的看着吴孝祖,甚至不少原本的大佬都站直了……

央妈的记者都惊呆了!

扛着摄像机的手颤抖不已!

何曾有人这样表白祖国?

能够想象……这段话播出去……全国人民在备战亚运的关键时刻会有多么激动!

这可不是自吹自擂!

这是我们的港岛同胞,国际扬名的大导演啊!!!

吴孝祖的身份光环让他说出这些肺腑之言格外有效果。最近,国内这边对于一个港人拍摄《华夏女排》这样的电影颇有微词,甚至‘社资之论’都上升到这上边来。不然你以为吴孝祖为何在漳州开机?还不是避开京城……

你知道的,当你不做事的时候,没人会提出来任何问题……但是当你第一个站起来开始做事,总会有人挑出一百条毛病和缺点。

田庄庄、陳凯哥、张一謀等人对视一眼,这段话一出——国内那些还在说酸话的人再敢出声,他们三个敢把脑袋摘下来当球踢!

谁特么说谁煞笔!

这特么是降维打击啊!

你说他是鹰犬?

拜托,人家是港岛艺术家、电影大师、几十亿身家的大富豪……国际上名声赫赫的那种……

待说不说,郭老的某些举动实际上挺有参考价值。

吴孝祖总不能拍片的时候还要考虑哪个地方突放冷箭吧?

环视一周,吴孝祖环视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