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东瀛也配有领海?(第4/8页)
章节报错
和铁炫在海上会炮轰东瀛沿海的事情,朱元璋也知道,但这些有算得了什么?和他朱元璋没有半点干系。
东瀛人的生死,与他何干。
就如同他说的:吾本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自己的子民都没照顾过来,哪里有心思去照顾其他人的子民。
东瀛使臣跪在地上,心中犹豫道:“若是能相安无事,共享和平,我家将军愿意同大皇帝陛下,共剿海上倭寇!”
“严防倭寇肆虐!”
“若是不然......”
朱元璋听着东瀛使臣的声音,轻笑一声道:“大明战船千余,水军士卒十余万众,若要剿灭海上倭寇,何须东瀛相助?”
“若是不然又待如何?你们敢怎么样?”朱元璋腹中发笑。
真不是他瞧不起东瀛,只是他真的瞧不起,大明的心腹大患还是北方草原,东瀛对大明而言,真的构不成威胁。
想要对付东瀛,甚至都不需要大明的战舰船只全军出动,只要派去一半,就足够封锁整个沿海,让东瀛寸步难行,自我崩溃瓦解!
然而,可惜的是,大明近期的财政预算,太吃紧了,真的没能力去海外作战!
“大皇帝陛下,是不愿意同东瀛和平相处?”东瀛使臣叫喊一声,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这次的来使,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人家根本就没看上你们东瀛。
朱元璋挥了挥手道:“把这玩意叉出去!”
众宾客,目送着东瀛使臣被叉了出去,所有人都是一副惊恐,慌乱的神情看着朱元璋,心中或有失落,惊喜,担忧,神色复杂多变,不一而足。
各藩属邦国的诉求不同,想要的自然也就不同。
方世玉拉着李芳远目睹了朱元璋斥责东瀛使臣的全部名场面。
“这......”李芳远看着被叉出去的东瀛使臣。
方世玉笑了笑道:“大明又不缺少那点朝贡的东西,再则说了,大明天朝上邦的地位,又不需要他们东瀛来承认!他们,会为了今天的冲动而付出代价的!”
方世玉毫不隐晦的说出了要让东瀛为今天的事情付出代价,然而,他却从未说过,这件事情就是因他而起。
他闲的蛋疼,走到人家沿岸,大炮轰鸣三日,响彻云霄,震耳发聩,东瀛人不满,想来上诉,希望能让老朱出面摆平这件事。
而他们损失的是什么?其实加入大明的朝贡体系中去,他们不会有半点损失,反而有的赚。
不过可惜,朱元璋听说方世玉要把十五封到东瀛去,直接就将皇明祖训中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中,东瀛踢了出来。
他已经做好准备了,他要在地下等着,等自己的儿孙下去,一个个都是握有实权的海外诸侯。
朱元璋为了推行汉文化,可谓是煞费苦心,神州易手九十年,文化传承出现断裂,后世所流传的汉家文化,多半都是明朝按照汉唐旧制拾遗补缺,一点点修补出来的。
如果没有大明的三百年恢复,神州变成什么样子,还真未必好说。
而这个时候,东瀛想要来求和,加入朝贡体系,成为大明的朝贡国,获得法理上,大明不会对他动兵,并且维持他的统治地位。
这不是痴人说梦又是什么?
朱植已经将东瀛视作囊中之物,日日操练弓马,准备在出征的时候,亲自领兵,征服自己的王国。
方世玉道:“大明战船两千有余,并且每年都以百余艘大型战船的数量飞快增长,我认为,东瀛的沿海安全与否,已经不是东瀛能说的算了!”
“天朝说安全,那就是安全,天朝说不安全,他就不安全,世子认为如何?”方世玉嘴角微微上扬,平心静气的说
李芳远只感觉一阵头晕目眩,整个人都晕乎乎的,看着方世玉道:“殿下,我来大明的路上,路过军营,城防司,看见天朝军队的火器,着实是煞目旁人!”
“不知殿下......”
李芳远心中纠结,大明同历史上的其他王朝似乎有些不一样,这几年时间,大明一直没有什么动作,旁人不知道,但朝鲜对大明的举动还是非常清楚的。
大明朝廷整顿了数年内政,又在北方修建都城,财力困乏,才没有能力出兵作战,而一旦大明的短期目标完成了。
今天李芳远看见的那些神奇的火器,大炮,岂不是要罗列在他们朝鲜的头上。
方世玉摇了摇头道:“那东西没有意义,朝鲜要那个,还不如要我的一个保证呢。更何况,火器这玩意,玩的好了可以保护自己,玩的不好,就是引火烧身!”
方世玉面色平静,卖火器?方世玉有这个想法,但绝不是现在,大明现在列装的洪武二十四式火铳,完全领先了这个时代三百年。
而新式的燧发枪,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虽然大明最近在搞装填式线膛枪,争取突破技术难关,列装全军。
但那也要等列装全军之后,淘汰下来的火器,才可以售卖,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