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半晌没说话。

善堂里不仅有孩子,也有守寡被赶出来没有生计的妇人,还有一些孤寡老人,只是因为这一次天花病疫,孩子的存活率更高,所以收入了更多的孩子而已。

现在善堂里的人数是灾前的四倍左右。

崔氏是觉得杨和书太过劳累,而且她也是真心疼里面的孩子才接手善堂的。

但她认为保证他们吃穿,让他们长到十四岁后回家去分田地就已经是极限了,可白善说,还要给他们请先生?

崔氏揉了揉额头,觉得自己的嫁妆只怕要不保。

不过,因为这是白善的提议,因此她虽头疼,但还是问道:“你想给他们请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

“读书识字花费太大,不过学嫂要是有心挑选几个特别聪明机灵的培养起来也好,将来说不定还能给学嫂帮把手。”

崔氏挑眉,“不是读书识字?”

白善道:“可以教他们些木工,缝制或绣工,算术也不错,还有种地,这些都可以学的。”

崔氏惊讶,“种地?”

白善点头,见她一脸惊讶,他便也一脸惊讶,“学嫂不会以为他们都会种地吧?”

他道:“种地没那么容易的,他们都还是孩子,肯定没来得及学,比如农时,何时播种,何时插秧,何时施肥,何时浇水,怎样判断庄稼是有虫,有什么虫,这些都是要跟老农学的。”

“他们要是父母长辈还在,这些东西他们自然会在劳作中一点儿一点儿学会,但现在他们失亲,那这些肯定不知道。”

崔氏:……她以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呢,毕竟,跟着做就是了。

白善却不这么认为,他是在村子里长大的,就算是每年都看一次,但到第二年,他还总是会判断错误。

就算是到现在他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岳父能够蹲在田边伸手摸一把泥土就知道该下种,霜冻不会把种子打掉。

但是,周大哥几个就是能学到这本事,而周四哥则是直言不讳的说过,“这本事现在学到的只有我大哥二哥和三哥,我目前还没学会。”

老周头更是直接道:“要是让老四老五和老六自己做主种地,不到三年他们就得打补丁饿肚子。”

显然,种地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就是周四郎他们种了这么多年也不能独立完成一整个农时。

“既然想着等他们年满十四就分地给他们耕种,那就得保证他们自己会种地。”

白二郎对善堂里的孩子很同情,道:“种地可辛苦了。”

刘焕和殷或没种过,暂时还能领悟他这话中的意思,单纯的问道:“为什么不能直接给他们请先生读书认字?”

一直沉默的满宝道:“花销太大了。”

刘焕和殷或想,花销很大吗?

何不食肉糜的俩人不能理解,毕竟,他们生来就必须读书,这是必须,一定要的,他们知道一般人家的孩子很少读书,因为读书费钱,可这不是有杨大人和杨夫人吗?

他们出钱应该也不花费多少吧?

做好事嘛,拿到了家里送来的行李,有了不少钱的刘焕财大气粗道:“不如我也捐一些钱好了,他们读两年书要多少钱?’

白善瞥了他一眼没理他,和崔氏道:“学嫂可以和各家商量一下,各家出几个认字会算术,会刺绣、裁缝、木工的人去善堂里教孩子们应该不难。还有现在已经大了,想要回去种地的,也可以请庄子里的老农带着教两年,到时候年满十四回了村里,分了田地和粮种农具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倒不用再费心。”

崔氏觉得这是一个大工程,但是,莫名的有些激动。

她原地转了两圈后道:“你的想法不错,你待我想一想后决定。”

如果要做这事儿,那就得长久的做下去,可不是一二年就可以了,起码得十二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可他们未必能在夏州这么长时间,那就得形成规矩,便是他们走了,这件事也能继续下去,不然他们一走事情就断了,学到一半的孩子就会没有着落,到时候……

崔氏沉思起来。

见她在思索,满宝他们就不打搅她了,转身离开。

等出了院子,满宝就问他们,“你们今天去哪儿了?”

白善道:“就在城里走了走,我们之前走街串巷安排病患,知道有些人家对杨学兄有些怨恨,我就想去看看杨学兄是怎么安抚他们的,结果走着走着就到了善堂。”

他道:“学嫂说的不错,善堂里面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我记得以前善堂也被腾出来安排灾民,但现在里面住着的人比灾时还要多。”

“这么多?”

白善点头,“大多数都是父母没了流落在外面的孩子,还有一些则是父亲没了,或是母亲没了后被赶出来的,更有的……”

他顿了顿后道:“是父母还在却被丢弃的。”

满宝一愣,问道:“为什么?”

白二郎愤愤,“因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