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头一半是哄小闺女,一半是说给底下的儿子儿媳们听的,他道:“你读书不要束脩,自己学了本事不说,还教家里认字,我们家现在谁不认识几个字?尤其是你几个侄子侄女,就是送到学堂里去也不过如此了。他们以后可都是读书人了。”

老周头每每想到这里就无限的激动,读书可不容易,他们七里村要不是沾了白老爷的光儿,请了个庄先生来,他们村可真是一个读书人也没有。

即便如此,他们七里村六十多户,除了满宝外,能把孩子送进学堂里读书的也就四个而已。

而且已经有两个决定学到今年年底就结业出来,毕竟孩子已经上十二岁了,认了字,就可以试着到县城里找些活计做。

孩子认了字,去县城里找个账房的学徒做着,熬个五六年,说不定也能成为一个账房。

读书人有多难得?

那可比在地上凭白捡到一块金子还难得。

老周头的目光在大头和二头之间来回巡视,威严的道:“大头,二头,你们小姑教你们的字你们要好好学,等你们再长大一点儿,让你们爹到县城里给你们找个账房的学徒做,以后你们也去做账房。”

周大郎和周二郎差点把嘴里的饭喷出来,瞪大了眼睛去看他们的爹。

老周头触及他们的目光,瞪回去道:“看什么看,你们儿子都认得这么多字了,当个账房怎么了,难道你们还想他们和你们一样,一辈子在地里刨食,闲了就去给人家打工?”

大头将抢到的鸡蛋塞进嘴里,含糊的道:“爷爷,我喜欢在地里刨食,轮到我种地了,我就把我的地全种上生姜,卖很多钱,然后买很多肉回来,吃一口扔一口。”

老周头目瞪口呆。

小钱氏直接一巴掌拍上去,怒道:“还没发达呢,就想着浪费了,还吃一口扔一口的,不知道浪费东西会被天打雷劈吗?”

大头委屈道:“我就随口这么一说,而且这也不是我说的,是小姑说的。”

满宝从碗里抬起头来,断然否认,“我没说。”

“你就是说了,”大头委屈,“就是小姑你说的,以后你有了钱就给我们买肉吃,让我们吃一口扔一口。”

满宝严肃的道:“那也是你们扔的,我才不会扔呢,我就是没的吃,我也要拿回来给爹娘和大嫂吃的。”

小钱氏扭头对满宝露出笑容,然后扭头严肃的盯着大头。

大头想哭了。

找账房当学徒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周大郎和周二郎齐齐的松了一口气,他们哪有那个本事找账房啊。

俩人认识的地位最高的人就是药铺的郑掌柜,想也知道人家看不上他们家两个孩子。

这事了了,但大家都知道满宝读书有多辛苦了,同时明白,难怪满宝总能认识这么多东西,给家里找出这么多挣钱的活计,看来读书真的很有用啊。

小钱氏的目光不由在大头和三头之间来回的看,周二郎也盯着二头看,何氏则看看四头,又摸摸肚子。

本来她想生个女孩的,那样就儿女双全了,但这会儿觉得儿子也不错,如果他能聪明点儿,等长大了也送去读书……

方氏也摸着肚子,越看满宝越喜欢,决定回头让满宝再到床上去滚一滚,说不定生下来的孩子能跟满宝一样聪明。

读书的用处很大!

这是时隔三年后老周家的大人们统一的认识,而且要比以前深刻得多。

虽然满宝不想吃鸡蛋,但第二天小钱氏还是从家里拿了一个鸡蛋去学堂,等饭煮好,蛋也蒸熟了。

她取出蒸蛋的碗来,将饭盛在上面,又将菜放上去,这边将碗放到一边。

等满宝从学堂里冲出来,钱氏就把碗递给她,让她端出去吃。

满宝吃饭喜欢把饭和菜拌在一起,往下一挖就挖到了蒸蛋,她拌了拌,挖起来吃了一口,眼睛微亮。

小钱氏正好把饭菜都分完了,出来一看,便忍不住乐,“怎么样,好吃吗?”

满宝狠狠地点头,“嫂子,以后早上把鸡蛋水换成蒸蛋好不好?”

小钱氏笑着摸她的脑袋,“老大夫说了,那样的鸡蛋水虽然腥一些,但营养最好。”

满宝虽有些失望,但也没说什么。

她心满意足的吃着蒸蛋,然后抬头看着学堂前的河流道:“也不知道白善宝走到哪儿了,他有没有蒸蛋吃。”

白善宝当然是没有蒸蛋吃的,鸡蛋容易碰碎,白家根本不准备这种东西赶路。

此时他正坐在一棵树下啃着烙饼,这是刚刚厨娘做出来的,他总觉得没有满宝嫂子做得好吃,也有可能是被太阳晒的胃口不好,他叹了一口气,让大吉去把他的书箱拿下来,一会儿他要看书。

大吉应下,转身回车上拿书箱。

刘氏对此很满意,觉得孙子越发好学了,但也劝他,“午时睡一下,待过午还要赶路呢。”

白善宝道:“没事,我就看一会儿,我在车上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