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虽然腾飞集团给的回复超出了牟光英等人的预期,但他们并不认为腾飞集团是个好的去处。

这除了他们根深蒂固的觉得国内的经济落后,科技低下外,最主要的还是腾飞集团向大宇集团提交的财务报告显示,整个腾飞集团几乎是被fcnb—2000民航客机给拖垮。

因为从1990年到现在,腾飞集团在fcnb—2000民航客机的累计投入达到了320亿人民币,同期腾飞集团的收入不过103亿人民币。

这还是收入,刨去成本,留下的利润只有27亿人民币。

27亿vs320亿,超支率几乎能让人崩溃。

哪怕是国内的政府提供补贴也填不上这么大的窟窿,若非如此,腾飞集团又怎么可能把各种好东西拼命的向大宇集团卖卖卖。

基于此,牟光英等人断定,腾飞集团招揽他们估计也没啥好心思,极有可能因为自身的财务状况太糟糕,干脆放弃研制民用飞机,转投军用飞机,以此获得政府和军方的支持。

而他们idf战斗机研发团队,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三代机研发天团,自然就成了腾飞集团看中的宝贝,准备收入麾下,培养自己的战斗机研发能力。

套路不新鲜,基本跟大宇的一模一样。

问题是现如今牟光英等人根本就没得选择。

就拿牟光英来说吧,早年毕业于某岛的岛北大学,之后赴美留学深造,先后在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得航空工程学士;空气动力学硕士以及机械工程学博士。

之后进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门进行先进空气动力学气动外形的研究。

数年之后,被洛克希德公司挖走,参与到f—16战斗机后续型号的研发与生产。

随后加入格鲁曼公司,成为气动力学研究部的主管,一边从事复杂气动外形的验证工作,一边参与f—14b“雄猫”舰载战斗机的升级。

到了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身为某岛人的牟光英响应某岛当局“国机国造”的号召,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领着全家返回某岛,成为idf战斗机研发部的主任(相当于总设计师)。

结果idf战斗机是出来了,某岛却因为得到了更加先进的f—16,立刻放弃idf战斗机的后续改进升级计划,直接把牟光英等人打入冷宫。

想想当初回来时当局的甜言蜜语,一口一句光英同志,现在不需要就变成了生分的牟先生。

牟光英不寒心才怪呢。

于是等到韩国大宇集团跑过来橄榄枝,牟光英想都不想就率领全家离开某岛投奔韩国。

却不想大宇集团也是个渣男,只馋他的身子,不在乎他的感情。

然而这个时候,牟光英想回去都晚了。

因为他在离开某岛时与当局签过协议,不从事任何航空飞行器的研发,否则将会被当局制裁。

结果出来后就去了韩国搞轻型战斗机,这不是在打某岛当局的脸嘛,还回去,回去就要坐牢,牟光英怎么可能回去?

至于回美国,同样不现实,到不至于坐牢,但想找个体面的工作是不可能了,因为离开美国的时候牟光英签过一份敬业协议,同样是离开美国后不得参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器研制,期限是20年。

然后……牟光英就把这份协议当放屁了,这要是回去,美国的航空界必然将他封杀到怀疑人生。

至于欧洲和日本……美国的敬业协议在欧洲比欧洲自己的还要管用,同样去不了。

剩下的印度、印尼等地,牟光英又看不上不想去,剩下的还有多少选择?

类似的情况不止牟光英,团队中的成员有一个算一个,情况都差不多。

说好听的他们这叫从事的工作太高端,就业面窄;说句不好听那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没办法idf在亚洲范围内装个13还成,放到世界范围内那就是个弟弟,不然换成苏—27的总师全球投简历试试?啥敬业协议,所有的巨头都能当成废纸。

所以,说来说去牟光英等人还是咖位不够,所以只能在大宇和腾飞这两家同样咖位一般的企业中二选一。

而牟光英等人之所以急着脱离大宇这个虎口,奔到腾飞这个狼窝还真不是为了腾飞集团开出的条件,而是觉得腾飞集团糟糕的财务状况撑不了几年,靠着腾飞集团成立经济实体的他们届时从容脱离腾飞集团在港岛或新加坡这样的高度开放地区扎下根,为印尼、印度、日本、韩国甚至中国大陆做航空器方面的设计业务和技术支持,又自由,又不惹麻烦,还有钱赚,岂不是快哉。

可问题是,腾飞集团已经快完蛋了,都要指望大宇集团输血救命,又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脱离大宇集团呢?

“这个……”听着牟光英的疑问,赵谦益不禁脸色一苦:“跟我接洽人说,我们团队的事已经由他们腾飞集团的董事长兼ceo庄建业,庄懂直接负责,所以……所以……”

“所以什么!”牟光英有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