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配套十号工程(第1/2页)
章节报错
也不怪刘纯会说的如此有底气,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是近年来腾飞集团少有的自主研制的关键技术设备。
其起源是当年的h公司从日本淘来的毫无体系的技术资料,用于抵消腾飞厂对h公司在无人机技术上的转让费用。
只不过当时的那些材料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绝大部分都是富有前瞻的妄想,剩下的极少部分也不可能立即应用,需要继续投入才有可能获得成果。
说白了就是些没啥大用的鸡肋。
然而就是这些鸡肋,庄建业还是认真的选了又选,最后找了两个重点攻关的方向,一个是材料方面的钛铝合金;另一个便是用于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加工的电化学精密孔加工设备。
钛铝合金因为是材料,涉及大量的基础科学,近些年虽然取得不错的进展,但距离完全的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不过随着钛铝合金研制的深入,其独特的性能也逐渐得到航空业界的认可。
因此在1989年启动的“八五”计划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申请时,刚成立不到一年的航空航天部委便将钛铝合金作为部委未来十年的重点材料科研攻关项目申报上去,准备利用“八五”、“九五”两个五年计划,将这一关系到未来航空发动机性能跃升的关键新材料给研制出来。
相较于钛铝合金的长周期,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就要顺利的多,作为“七五”计划的关键设备攻关项目,腾飞集团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终于是将这款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颠覆性的加工设备给拿下来。
这对腾飞集团实在是太重要了。
要知道以往的wd系列航空发动机或航改燃的燃气轮机,虽然在性能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差不大,特别是在大量复合材料的应用下,使用寿命完全可以与国外产品一较高下。
可这就说明腾飞集团出产的航空发动机就能够与国外的一流品牌对垒了吗?
答案非常令人沮丧,那就是两个字,不能。
至于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腾飞集团出产的航空发动机或燃气轮机的成本较之国外品牌要高出一大截。
不是说腾飞集团的成本控制国内一流嘛?
那也要看是什么,有把握的领域腾飞集团的成本自然要控制,可要是连自己都无法掌握技术走向的领域,就算想控制也没有那个能力。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便是其中的一项。
因为腾飞集团的基因属性,可以在复合材料,航空航天专用高端设备,小型飞行器甚至是高端医疗设备方面有着碾压的能力。
可在金属材料和冶金方面就弱的一塌糊涂,妥妥的超级偏科生。
而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又是如假包换的金属合金材料制成,就算腾飞集团在如何逆天,在完成气膜冷却孔的加工后,后期的处理总是要做的,不然真的眼瞅着发动机寿命减少,提前报废?
问题是腾飞集团在这方面根本就做不了,只能选择外包给其他航发厂处理,自己这边严把质量关。
如果是放在美国或欧洲,腾飞集团这么操作倒也没什么,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企业去做,不但可以促进这一领域企业的发展,还能降低自身的成本。
只不过这一切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承包的企业技术上优势非常明显。
欧美的企业积累那么多年,自然不成问题,可国内的企业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了,于是便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废品率极高。
要知道那可是涡轮叶片,光材料的价值就高的离谱,再加上一系列的加工,成本高的吓人,这要是换作其他企业,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就放过去了,毕竟损失一个的成本实在让人肉疼。
但腾飞集团偏不,在庄建业的要求下,几乎是宁肯杀错,不肯放过,一个批次的委托加工叶片要是一个片都不合格,那这一批次的产品便一个不要全部回炉重铸。
如此带来的后果便是成本急剧上升,却也让腾飞集团出产的航空发动机品质得到了保障。
当然这一做法也不可避免的遭到一些兄弟厂的诟病,没办法,严格的质量把控损失的不单单是腾飞集团,其他承包厂也是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年航空业界都公认腾飞集团的活儿不好做,用某位退休的大厂领导的话来说就是:“腾飞集团的钱没得说,但就是在生产上挑三拣四,让人烦的很。”
按道理,那些有着部委保底产能支持的兄弟厂,被腾飞集团搞疯几次就会懒得搭理,反正自己这边的工资就那么多,旱涝保收的,凭什么为了你们腾飞集团那两个臭钱儿跟个孙子似的低三下四,都是部委下属的企业,你有那资格吗?爷不干了你能把爷怎么着吧。
腾飞集团还真招,毕竟是后起之秀,论资排辈还得跟那些兄弟厂叫一声前辈,腾飞集团能怎么办?
不过腾飞集团不能这么着,一直推进的十号工程可是有的是招。
其他企业和单位对腾飞集团的做法诟病不已,但十号工程项目组却从腾飞集团对外包部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