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八章 TY—2……普拉斯?(第1/2页)
章节报错
郑权礼是军区特意从空降部队调过来参加这次高空实验项目的。
作为机动能力最强的地面作战力量,空降部队对空中平台、气象变化、航空医学等等要素都非常关心,所以这次空军的高空试验项目,空降部队也有参与。
所以空军将他从空降部队调往军区大院儿,负责前期的气象数据的汇总和整理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也正因为如此,郑权礼对星洲部队的进展情况非常了解,缺乏行之有效的探测设备,推进的速度很不尽如人意。
好不容易从总部调来一架经过改装的伊尔—18检测机,结果没用几次,不堪老旧的伊尔—18降落时起落架断裂,机腹跟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导致安装在机腹下的进口气象探测设备全被碾成渣渣,彻底报废。
四百多万的东西就这么打了水漂不说,一架航空测绘大队的宝贵平台也不得不返厂大修。
如果平时也就罢了,问题是伊尔—18这么一趴窝影响的可不是星洲这边的气象探测,而是整个华东和华南的地形测绘工作。
从六十初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地质变化,国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地形地貌的改变非常大。
按正常情况,每个三到五年,部队都会组织大规模的地形测绘工作,以便修正地图信息,为部队的军事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可因为种种原因,特殊时期的部队根本就没做测绘和修正,一晃二十多年过去,等部队内部消除特殊时期影响,逐步开始正规训练和演习后才发现,手里的地图很多已经过时了。
原本标注的湖泊成了庄稼;海拔两百米的丘陵因为挖矿被削得只剩下不到一百米;一条河流好好的在地图上,结果跑过去一看,好嘛,早就被当地的老百姓填平种了青菜。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虽说在大方向上没啥改变,但这种细节上的调整还是对军事行动影响颇大,毕竟在军事行动中往往细节决定成败,一条河流,一个高地看着不起眼儿,可一旦运用巧妙,就是双方决胜的关键。
所以修正地图,完善细节,就成为总部今年主抓的任务,而能又快又稳的做出测绘和修正,只有航空测绘才能办得到。
正因为如此,总部对仅有的几架能够进行测绘的伊尔—18飞机格外珍惜,哪怕都已经落后一个时代,但因为他们独一无二的作用,依旧当成宝贝。
如今趴窝一架,极有可能影响后面的测绘工作,总部领导不发火才怪呢。
所以上级首长不但骂了星洲的洪胜利,借调省会军区的郑权礼也没跑得了,也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原因很简单,借调总部的伊尔—18的注意就是他给出的,出了事儿,自然要背责任。
因此这事儿过去之后,郑权礼就不指望星洲那边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没有趁手的设备,就等于上战场的战士手里没有枪一样,还能指望他们怎么打仗?
所以郑权礼都已经做好了在军区熬到年底的准备,没办法,上级首长说给半个月那是就是说说而已,因为整个项目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缺少承载平台的他们,别说半个月,就是半年也做不出来。
哪成想,这才过了两天,星洲部队就送过来一份气象分析报告,而且还是极为难得的研究雷雨天气的复杂气象报告。
这就让郑权礼吃惊了,这么高难度的气象数据星洲部队是怎么弄到的?探空气球?不可能呀,那东西遇到雷雨还不得被拍下来?
飞机?算了吧,如果星洲部队的飞机能飞这么恶劣的复杂气象,早就成为空军依仗的王牌了。
难不成是他们把人直接扔到天上?
郑权礼脑洞大开的想。
“他们用的是无人机。”
就在郑权礼看着满是数据的页面发呆的时候,首长给出了答案,郑权礼闻言愣了愣,旋即睁着眼睛难以置信的道:“无人机?怎么可能?我们做过试验,那东西根本飞不过六千米。”
是的,郑权礼早就想到过无人机,要知道现在的郑权礼可是军内有名的无人机使用专家,靠着腾飞厂提供的五架ty—1型无人机,以及郑权礼天马行空的战术意识。
过去的一年里,郑权礼带着自己的部队在历次演习中都取得辉煌的成绩,其中的一次利用无人机为迫击炮校准目标的案例,还被炮兵学院作为未来新战法的教案,搬上了课堂。
而郑权礼也无可争议的成为军内无人机方面的第一人。
所以当郑权礼被调来参与高空试验项目的前期准备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无人机,为此还从原部队把一架宝贵的ty—1型无人机借过来进行改装,结果令人很失望,ty—1型无人机极限高度都飞不过六千米,距离八千米以上还差着一大截,只能无奈的放弃。
哪成想此刻首长说星洲部队用的竟然是无人机,这让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郑权礼简直吃惊的脑袋嗡嗡的。
“我也很意外,报告的最后洪胜利有无人机的介绍,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好好看看。”首长对郑权礼的吃惊并不意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