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了身居要职的官员。

总之,在寇季催动下,著书成为了一个时尚。

只要是个人,只要想写书,就能写。

唯一的区别就是。

寇季主导下著的书,会被刊印成册,会刊登一部分在大宋书报上,还会被录入到天圣馆藏书楼。

其他人私自著的书,就没有这个待遇。

寇季之所以如此急切的著书,也是为了借东风宣扬新学问。

唐时,有玄奘法师赴天竺,取得经书,一时间名声打造。

为此还特地筑造了一座大雁塔,供玄奘法师翻译经书。

如今格格巫答应寇季的书籍,已经从巴格达运送到了黑汗国。

书籍的数量足有百万册。

运送书籍的人足足有三万余人。

队伍行进的时候浩浩荡荡绵延了十数里。

如此庞大的藏书,不可能像是上一次一样悄无声息的运送到汴京城。

格格巫没有帮寇季遮遮掩掩的意思。

寇季也觉得没有必要再遮掩这些书籍的存在。

开眼看世界。

寇季必须让大宋所有人都明白,在这片土地上不只有大宋一个辉煌的文明。

在遥远的西方也有一个辉煌的文明存在。

唯有让大宋所有人认清世界,后世子孙才不会闭关锁国,做井底之蛙。

唯有让大宋所有人认清世界,才能激起大宋所有人的雄心。

寇季希望,以后大宋的贵族在土地和钱财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指挥去压榨压榨西方人,而不是一味的压榨大宋的百姓。

寇季也希望,后世子孙可以跟随元山、曹利用、朱能、李昭亮等人的脚步,去征服世界,而不是被世界征服。

时间一晃,到了年底。

寇季假借别人之手,一共推出去了近千本书。

其中九成多是包拯等人近些年翻译的,还有一成多是寇季自己所作的私活。

反正真真假假的参杂在一起,一起涌入到大宋,也没人能分辨出那个是寇季写的。

反正每一本书上面挂着的名字都很厉害。

民间的读书人即便是不喜欢,也会卖两本回去硬着头皮看一看。

不为别的,就为以后进入到了仕途以后,能跟自己的上司的上司搭上话。

比如看过范仲淹著作的《钱论》,以后步入仕途碰见了范仲淹以后,就能厚着脸皮在范仲淹面前自称一声学生。

钻营之道,早就被读书人们研究的透透的。

不需要有人去提醒,他们就会主动往里面钻。

寇季就是知道读书人的秉性,所以才会让范仲淹等一众重臣挂名。

范仲淹等一众重臣里。

除了范仲淹年迈一些外,其他人都很年轻,以后在朝的时间会很长。

在他们主政期间,入仕的官员必须得巴结他们。

近千本书籍,撒到了大宋以后,立马引起了热议。

其中大部分学说不被人认可。

唯有寇季著作的算学和工学,十分受读书人和匠人们推崇。

主要是算学这东西,做不得假,足以碾压当世算学体系的新算学出现,精通算学的人,除了膜拜、学习以外,没有其他路可走。

工学也是如此。

东西好不好,能不能用,能不能造,造一个试试就知道了。

只要造出来的东西实用、好用,谁也没办法反驳。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为了帮寇季推行工学,居然在汴京城设立了一座专门教授工学的学馆。

寇季总算是体会了一下,什么叫做楚王好细腰,六宫多瘦娥。

在名为铁塔寺工学馆开馆的时候,寇季硬着头皮去参加了开馆仪式。

工学馆他是十分赞赏了,但是对于工学馆前面挂着的铁塔寺三个字,寇季不是很喜欢。

若不是工学馆的设立,附和寇季的心思,恐怕活不过第二天。

就在寇季参加完了铁塔寺工学馆开馆的第二日。

一则消息传遍了汴京城。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传承了千年的国度,他们发展了千年,拥有百万藏书。

朝廷耗费了足足数千斤黄金,从遥远的西方购回了百万藏书。

如今藏书已经抵达河西。

此消息一出,汴京城沸腾。

在宋人固有的思维里,大宋就是世界上传承最久远、文明最发达的国度。

如今有一个等级相当的国度出现,他们自然想好好的观看一下,然后好好的批判一下。

他们想借此告诉当今官家,那数千斤黄金花的有点不值。

“先生,您提前将消息放出去,描述的那么夸张,会不会出事?”

寇季的书房里,王安石皱着眉头询问。

寇季笑问道:“能出什么事情?”

王安石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