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高中状元,衣锦还乡!(第2/4页)
章节报错
。
不过,朕还是希望你可以辅助朕。
要不这样,等放榜之后爱卿先入翰林院,之后朕再给你安排个闲差。
如此一来也就两全其美了,既不影响爱卿修炼,爱卿也可以抽时间辅助朕。”
“多谢陛下体谅,臣谨遵圣意……”
这次陌子鸣倒没有再推却,因为他在发现了永平帝身体的异状之后已然改变了主意。
表面上看来,永平帝的死活与他无关。
但,如若这是一个惊天阴谋,永平帝突然暴毙,届时恐怕会天下大乱。
天下一乱,且不说别的因素,单说陌子鸣自己,必然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大不了,在解决此事之后辞官便是。
“如此甚好!”
永平帝一脸欣慰。
接下来又闲聊了几句,永平帝忍不住问:“从爱卿这两次的答卷来看,爱卿确有着与众不同的治国理念。
以爱卿之见,朕要怎么做才能称得上一代明君,名垂青史?”
这个问题,一般臣子可回答不出来,或是不敢随意回答。
毕竟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惹怒了皇上,搞不好就会掉脑袋。
“陛下,自古帝王想要名垂青史归纳起来无非有两点,一是开疆拓土,二是丰功伟业。”
永平帝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基本的道理朕自然知道,只是要做到这两点谈何容易?
开疆拓土,那便意味着连绵不绝的战争,令无数百姓卷入战火,而且风险极大。
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寇。赢了当然是好事,一旦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丰功伟业亦然,就算朕身为天子,也并非如百姓所言那般可以为所欲为。
朕何尝不想大展宏图霸业?
但治国不比治家,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关系、利益、制度着实太多太多,令人有心而无力……”
这一刻,永平帝似真情流露,大发了一通感慨。
听完之后,陌子鸣笑了笑:“不如臣给陛下出个主意,相对来说,此法相对容易实施,但却居功甚伟。”
“哦?”永平帝惊喜不已,忙不迭道:“爱卿快讲。”
“陛下,当年诸子百家争鸣,那是何等辉煌?圣人涌现,能人辈出,留下了无数旷世之作。
其中不仅有经史子集,还有天文地理,阴阳学说、医学占卜、释藏道经、戏曲、工艺、农艺等等。
这些,可都是世世代代积累而下的宝贵财富。
只可惜,随着岁月的推移,不少珍贵的书籍要么毁于一旦,要么散落于民间。
遇上识货的倒也罢了,遇上不识货的,说不定顺手就扔了也或是毁了。
一旦损毁,就再也找不回来。
所以臣一直有个想法,遍搜散落于各地的古籍与孤本,并结合现有的各类书籍,将之分类整理,编撰成册,令之成为一套华夏历史文化之文献。
只是,臣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办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普天之下,唯一个人有能力办到,那就是天子……”
实际上,这可不是陌子鸣独创的想法,而是源自于前世一套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文献:《永乐大典》。
只可惜,此宏篇巨著却因一场大火,原稿付之一炬,而抄录的备份则因各种原因流失了不少。
后,清乾隆年间,由当时的名臣纪昀牵头,又重新编撰了《四库全书》。
只是,这四库全书从其意义及价值上来讲,就远远不如永乐大典了。
听到陌子鸣此番话,永平帝先是愣了愣,随之一脸激动,竟然快步走了下来。
“爱卿,这是你自己想到的?”
“回禀陛下,此乃微臣一点不太成熟的想法。”
“不不不~”永平帝拍了拍额头,来回踱着步:“朕为何没有想这一点,以前的那些君王为何也没有想到这一点?
正如爱卿所说,此事一旦办成,必然轰动天下,乃天大的伟业。”
“陛下,或许正应了一句话,当局者迷。陛下或许也曾想到过,只是觉得此事并非一件易事故而未予重视。”
“哈哈哈,爱卿,你不用恭维朕,朕的确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如今经爱卿一提醒,方才惊觉此事大有可为。
只不过,想要办成此事的确也不太容易。
一来,搜集散落于民间的古籍本就不易,二来,其间整理、抄录、编撰恐怕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手、时间以及银两。”
陌子鸣点了点头:“没错,这的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堪称史无前例。
或许之前也有帝王有过类似的念头,但考虑到不容易办成,故而无奈放弃。
也正是因为如此,假如陛下下定决心去办这件事,一旦此书面世,那必然会轰动天下,壮我大乾朝国威。
陛下也将名垂青史,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