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读书人是整个大唐最多的。

不说本地的学员,单单外地提前进京参加春闱的士子就至少有几千人。

再加上往年参加科举没有中举,然后滞留在长安城,成为了“京漂”的学员,数量就更加夸张了。

不客气的说,这些人已经是长安城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李宽在朝中抛出来的提议,虽然没有人刻意的去宣传,但还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了长安城。

有人高兴,有人愤怒。

不过,不管是什么反应,都可看出来科举改革,是关系着民生的大事。

观狮山书院里头,如今已经放假了。

不过还是有不少的学员留在书院之中。

“师父,你说楚王殿下在朝中提出来的那个改革,对我们书院的学员来说是好是坏呢?”

赵小二如今跟在李谚身边研究蒸汽机,所以哪怕是要过年了,他都还在研究所里忙碌着。

虽然赵小二并没有想要通过科举进入到官场的想法,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关注科举改革。

“我们观狮山书院本身就是历年科举改革最大的获利者。这些年,通过科举进入到官场的学员可不在少数。

甚至我们观狮山书院每年中举的人员数量都已经要超过一个道的人员数量了。

这一次楚王殿下提出来的改革方案,看起来对我们书院的学员可能会有一些不利影响。

毕竟更多的人可有参加科举,就意味着我们的竞争对手变多了。

但是如果我们站的高度更高一点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其实情况又不一样了。

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够参加科举了,那就意味着我们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将会有一波新的增加。

到时候朝廷扩大科举取士的数量,我们书院中举的人数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李谚对李宽是非常有信心的。

这个事情,他是无论如何都是不相信李宽会去损害观狮山书院的利益。

对于楚王府来说,观狮山书院看起来是最人畜无害的存在。

但是李谚却是很清楚,观狮山书院其实是李宽最重视的存在。

其他的各个作坊,每年都给楚王府带来了大量的利益。

但是观狮山书院的话,却是每年都要烧掉不少的钱财。

各个研究所,各个实验室,每天的耗费都是非常惊人的。

也就是楚王府富可敌国,才能这样养着那么多的研发机构。

换一个顶级世家都会顶不住。

“话是这么说,不过我看书院里头准备明年或者后面参加科举的人员,对于这个变化还是比较担心的。

毕竟到时候参加科举的人多了,总有一些人会抢占原本的名额。”

赵小二将自己打听到的情况跟李谚进行了分享。

“一个人要想在科举上有所作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进入到各个书院之中学习。

那些完全依靠自学成才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大家完全不用担心那么多的。

有这个担心的心思,倒不如好好的想一想要怎么在书院里头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便给自己找到更多的谋生手段。”

李谚使用算盘噼里啪啦的计算着手中的数据。

如今的蒸汽机研究所,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蒸汽机除了在铁路上顺利的开始了运用之外,在各个作坊里头也开始大规模的采用了。

见识到了蒸汽机的好处的掌柜们,对于花费钱财去购买蒸汽机,还是非常大方的。

特别是棉布相关的行业,还有给四轮马车和自行车供应零件的作坊,对于引入各种蒸汽机设备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从这个新设备的使用过程当中,他们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

特别是最先开始引入蒸汽机设备的一批作坊,享受了产品高家的红利。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已经有一些作坊收回了设备投资成本。

这个回收速度绝对是非常惊人的。

正常来说,在后世,设备的投资都是按照十年进行分摊折旧的。

哪怕是一些公司采用了短期折旧的方法,至少也是需要分摊到三五年内的。

有这么鲜明的对比案例在那里,大家引入蒸汽机设备的积极性自然是非常的高了。

“说的也是,其实如果不进入官场的话,科举的用处其实并不是那么大。

顶多就是一些作坊看到你的身份不一样,给你开的薪酬不一样而已。”

赵小二如是安慰自己。

“不过我总觉得楚王殿下这一次抛出科举改革的方案,似乎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虽然看起来是进一步的拓展了科举的对象范围,但是对于大唐的发展来说,短时间内并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

毕竟这些拓展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水平,哪怕是让他们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