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何去何从(第2/3页)
章节报错
豆最适合的生长环境是什么,还没有最终的结论。但是从观狮山书院农学院之前的研究来看,相对寒冷的区域种植土豆,其实比天气热的地方长势更好,所以这个土豆,来年肯定是会重点放在长安城以北的地区种植。
众所周知,镇北道如今已经正式成立了,但是辖区内的人口数量却还是非常的稀少,跟成立之前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镇北道地广人稀,并且也不缺少河流,只是大家觉得关中的生活已经很不错,没有必要背井离乡的去镇北道发展。
但是,镇北道是一定要发展的,这关系到大唐北部边疆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大唐的草原战略,关系到大唐的长治久安。
要提高大家去镇北道发展的积极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利诱之,让大家看到去镇北道可以比其他地方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然,很多人可能立马就会想到给去镇北道的农夫分配荒地,免除一定年限的赋税之类的在其他地方已经推广了的措施,这个自然是需要的,并且也已经在这么做了,可是效果还是不佳。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不够。既然是利益不够,那么我们就把这个利益放大,大到足以吸引大家去镇北道发展的程度就可以了。”
李宽说到这里的时候,众人其实就已经大概明白了他的想法了。
不过,倒也没有人去打断李宽的发言。
“镇北道的土地是适合土豆生长的,凡是移民去镇北道的农户,除了享受之前的优惠措施之外,我们额外的提供五亩地的土豆种子,按照如今的土豆产量以及预计的土豆价格推算,单单这五亩土豆地,在未来三年内就可以给移民的农户带来巨大的利益。
这些利益,如果要是留在关中的话,农户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也挣不到。”
“楚王殿下愿意把这些土豆全部免费拿出来支援镇北道的发展?”
长孙无忌顺着李宽的话,想要给他挖一个坑。
“长孙司空说笑了,朝廷的事情是朝廷的事情,楚王府的事情是楚王府的事情,公私分明,这才有利于大唐的发展。刚刚户部的唐尚书已经表示愿意收购这些所有的土豆,虽然给的价格一点也没有吸引力,但是只要有利于大唐的发展,我也不介意吃一点亏。
当然,全部收购自然是不行的,收购个两三成给移民的农户发放种子,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李宽虽然也才二十多岁,但是可不会那么头脑一热的就掉到了长孙无忌给自己挖的坑里头。
“只是卖给户部两三成的土豆产量,那么剩下还有那么多的土豆怎么办?难道楚王府全部都要留给自己种植吗?楚王府的人手再多,也忙不过来吧?”
高士廉显然还是在眼馋这些土豆种子。
“高尚书说笑了,楚王府继续种个几万亩土豆就足够了,剩下的都会出售给其他勋贵,不过种植的区域却是限定在镇北道。”
镇北道的不少官员都是观狮山书院的学员,虽然大部分都是胥吏或者底层的职位,但是假以时日,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李宽对于镇北道的发展,绝对是不遗余力的支持。
“楚王殿下打算以什么价格出售这些土豆?还是唐尚书说的以上等稻谷的价格出售吗?”
长孙无忌问了一个大家都很关系的问题。
“长孙司空,一斤稻谷换一斤土豆,你家有多少土豆,我就要多少!”
李宽一句话怼过去,显然是不同意这个价格了。
刚刚是支援户部去发展移民,所以可以说谁几乎免费的价格。
但是出售给不差钱的勋贵们,那就不同了。
再说了,要是土豆的价格低了,也会影响大家对土豆种植推广的信心啊。
“那你打算卖多少钱?”
长孙无忌的脸皮很厚,完全无视了李宽的话。
“一斤土豆换五斤粟米吧,前提是这土豆都要在镇北道种植!陛下,微臣觉得朝廷可以在镇北道给朝中勋贵封赏一批土地,用来抵扣发放的俸禄之类的东西,这样也算是减少了大家千万镇北道发展的压力。”
朔州能够发展起来,跟棉花有非常大的关系。
但是,其实跟朝廷当时给勋贵们封赏了大量的土地在朔州北部的草原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的。
这年头,谁不愿意自己府上有大量的田产啊?
哪怕是这些田产距离长安城比较远,那也是田产啊。
特别是几万亩几万亩的封赏,还可以以几乎不要钱的价格低价购买几万亩。
一家圈上十万亩的,就跟一座小镇子一样了。
简直就是国中之国啊。
再加上种植棉花有利可图,勋贵们去朔州发展的意愿一下子就强烈了起来。
如今,李宽只不过是采用了类似的提案,把朔州变成了镇北道,把棉花变成了土豆。
“陛下,朔州如今是大唐北方最繁华的州府,而在十年前,这里可是一个贫穷的边疆州府。这些年,朔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