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安城百姓把《海上旅行故事集》当成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的时候,城外楚王府的庄园之中,土豆已经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观狮山书院农学院专门成立了两个研究团队,一个负责土豆的种植研究,一个负责辣椒的种植研究。

所以眼下的土豆,种植时间前后相差半个月以上,每片地里的土豆种子也都采取了不一样的处理方法。

有些直接一整个埋在地里面,有些则是对半切了一下之后再埋进去,还有的则是切了好几下之后,再埋进去。

研究团队几乎每天都泡在地里面,研究不同地里面土豆长势的不同。

“师父,这些土豆还真是有意思,哪怕是被分成了八块之后埋在地里面,基本上也都长得好好地,一点也不影响发芽。现在唯一好奇的就是这种不同的种植方法,到时候对产量是否会产生影响了。”

刘元作为李宽的大弟子,本来是算学院的教谕,如今却是亲自过来农学院帮忙研究土豆和辣椒的种植。

“这土豆的习性,跟山药有那么几分相似之处。农学院不是有一块地专门用来研究山药的种植吗?把一些山药种植的经验搬到土豆种植上来使用,也是没有问题的。

就像是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对于土豆切块当种子的事情,,其实是很有疑问的,但是山药其实就是这样种植的,也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这些土豆也都顺利的长出了嫩芽,说明切块当种子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你可能会觉得山药长得慢,产量也远远达不到亩产千斤的程度,但是土豆毕竟不是山药,它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等到秋收的时候,土豆产量到底如何,就一清二楚了。”

李宽看着那并不熟悉的土豆幼苗,心中很有底气。

虽然不管是前世今生,他都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土豆苗,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土豆产量的信心。

哪怕是达不到后世亩产几千斤的恐怖产量,亩产千斤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爷,这里自从种植了土豆之后,都快成为长安城新的一景了,每天都有人专门跑过来看一看土豆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大唐日报》上面甚至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版块,用来介绍土豆的生长情况。

看来不仅是长安城的勋贵,百姓们其实也是非常关心土豆的情况啊。”

武媚娘看着四周不时的有一群群踏春的百姓,忍不住插话道。

“楚王殿下,侧妃娘娘,这段时间,由于《海上旅行故事集》的热销,让大家对土豆的发现和美洲的情况充满了兴趣,所以来这里凑热闹的人就多了很多。甚至我听说新华书店那里售卖的地球仪,都要卖断货了。”

刘元这话,让李宽颇感意外。

楚王府情报调查局虽然很强大,每天也收集到了许许多多的消息。

但是《海上旅行故事集》热销和球仪卖断货这样的消息,显然不见得会被展现在李宽的桌面上。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那《海上旅行故事集》是谁写的?”

刘元:“文达明,《大唐日报》的写手,是骆宾王专门安排他跟着‘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出海的,会到长安城之后,他除了在报纸上撰写一些文章,还把自己在路途中编纂的书籍拿去印刷作坊出版,最开始几天在新华书店独家销售的时候,买书的队伍都排了上百米呢。”

武媚娘:“王爷,说起来这个文达明写这《海上旅行故事集》,对于降低大唐百姓对出海的畏惧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明明是一些非常危险的事情,在文达明的笔下就变得妙趣横生,让人看了爱不释手。”

很显然,武媚娘作为楚王府的商业负责人,已经看过了这本热销的书籍。

事实上,大唐如今的书籍出版数量相比十几年前虽然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但是跟后世比起来,还是少的可怜。

整个长安城,平均每天出版的新书,不会超过十本。

《海上旅行故事集》热销之后,自然也就引起了武媚娘的注意。

“王爷,我听说五合居那里,昨天开始有说书人将《海上旅行故事集》改编成说书故事,很是吸引了不少客人呢。我估计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长安城许多说书人都会把这本书当成是说出的素材呢。”

刘元看到自己师父对《海上旅行故事集》似乎很感兴趣,便忍不住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都说了出来。

“文达明这么一搞,倒是给我提了一个醒。鼓励大家出海,其实不能仅仅是依靠暴利的刺激,从舆论上进行充分的引导,降低大家对出海的恐惧之情,提高大家对海外生活的向往之情,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李宽觉得自己似乎忽视了一些东西。

不过现在重新捡起来,似乎也不晚。

武媚娘:“王爷,虽然长安城百姓的识字率是大唐最高的,但是长编大论的故事,能够有兴趣看下去的,其实并不是特别的多。《海上旅行故事集》的热销,其实也就是刚开始那么几天而已,现在的销售就已经慢慢的冷淡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