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热闹的文登码头(继续三合一,求月票)(第4/4页)
章节报错
个月,我也在不断的研究东北的舆图。楚王殿下选择在辽东城附近设立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还真是个好主意。船只通过辽河,可以直接连通辽东城和登州,不管是辽东的物产,还是大唐的东西,都可以轻易的在两地来往。听说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如果能够种植大量的稻米的话,肯定可以利用稻米换取更多的辽东特产,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辽东种地。”
淳于难好歹是登州刺史,不会简单的把种地的都理解成穷人。
一家几百亩地,如果每一亩地都能真正的种植起来,那么这些农户就已经蜕变成小地主了。
当初淳于家,也就是从这么一个有着几百亩水田的小地主起家的呢。
“嗯,使君,我觉得淳于家可以加大进军辽东的力度。以前的海贸,因为我们的反应比较慢,已经失去了先机。但是辽东不一样,如果通过陆路通往辽东,哪怕是水泥路全部修建完成,需要的时间也不会少,关键是运输的货物还不会多。
但是,我们从登州出发,使用大海船运输货物到辽河口,嗯,听说东海渔业准备在辽河口修建一个码头,用以转运辽东出来的货物。到时候需要的运输时间,肯定会大大的减少,并且船只的运输量,远远地超过马车,成本也会低很多。”
淳于博的前途,是完全跟淳于家绑在了一起。
这一次高句丽之行,他其实没有做太多的事情,但是所见所闻,却是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
回来的船上,他也一直思考着怎么让淳于家在这一场变化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现在有了思路,他立马就迫不及待的跟淳于难分享。
“嗯,把辽东作为发展重心,这个方向还是没有错的。不过,有这个想法的人,估计不只有我们淳于家。我可是从《大唐日报》上看到了,长安城很多商家都已经行动起来了。特别是楚王府旗下的各个作坊,很多都在辽东城开始修建作坊了。”
淳于难发现自己的动作还是慢了。
要不是今年淳于博这么跟他建议,他估计还在犹豫之中呢。
毕竟,报纸上看到的是报纸上看到的,跟自己身边的人亲自讲述的还是有区别的。
就比如后世的炒股,网上大家说股市有多么火热,你不见得会进去。
但是如果你发现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入场了,每天都在讨论着这只股票今天涨了多少,那只股票前景多好。
那么,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忍住不进场的吧?
特别是之前曾经开过户,但是曾经吃过亏的人。
“辽东那么大,哪怕是长安城很多人已经心动了,我们现在动起来也是没问题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登州的优势,是很多地方比不上的。就像是那个木材生意,不管是怎样的巨木,在辽东都不值钱,但是到了登州,一根可以造船的上等木头,卖上几十甚至上百贯钱都是很正常的。”
淳于博今天这么迫不及待的跟淳于难邀功,自然也是做了几分功课的。
这一次前往高句丽的登州商队,基本上囊括了登州主要的商家,要了解什么信息都很容易。
甚至有些商家,直接在船上就已经达成了今后的合作意向,准备一起进军辽东。
毕竟,辽东以后的机会很多,可不是只有淳于博能够看出来。
单单那些什么都不想,只是一味的跟着楚王府各个作坊行动的商家,就能让辽东的商业跨上几个新台阶。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一次你先回来休息一个月,我们具体商量一下要在辽东发展什么业务,然后再辛苦你一趟,亲自往辽东城跑一趟!”
淳于博看着码头上越发热闹的场面,心中也有了决断。
只要跟随着楚王殿下得步伐,一直偏安一隅的淳于家,也是有可能走进大唐的权利中心的。
自己家族数百年没有实现的目的,很可能在自己手中完成。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这种事情,绝对是值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
要不然怎么会有家国天下的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