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娃子来了。”

“王大爷。”

“张大妈”

“刘叔”

“……”

“江大妈都来了啊。”

“来瞅瞅,还真别说电视就是比收音机好能瞅着人。”张大妈指着正在放着播放唱戏的黑白电视机。

李栋仔细瞅着才能瞅清楚,这电视太小了点吧,这是一台九寸的黑白电视机,难怪觉着小。

这玩意咋看的,李栋心说得自己回头看看能不能弄一台大点,不是多大,至少十四寸的吧,要不然真没法子看。

黑白色,哪里有彩色电视机好啊,李栋记着五十年代就有彩色电视机了啊,回去好好查查资料最好弄一台带彩色的。

“咋样,唱戏好看吧。”

王大爷得意洋洋,这年月有个电视机绝对算一有面子的事。

“好看,还是你家王健能耐啊,能搞到电视票。”

“费了老大劲了,找了好些关系才搞到。”嘴上这么说,可王大爷得意劲一点不减少。

王健是文化站工作的文员,正式工好工作啊,要不咋的能弄到电视票啊。

这片住着居民比较复杂,不是纺织厂和水利局那样的筒子楼住的都是各个厂子和局里员工,这片是自建房干啥都有,搬运工,屠户,蔬菜公司,啥工作都有。

文化站这样正式工那是真正好工作啊,李栋刚站着一会就听到拍照声,这是张大妈的孙子摄影爱好者,不知道认不认识牛静他们。

边上站着是江大妈的孙女,高考落榜生文艺青年扣着一眼镜,胆子却挺大,哈哈哈大笑,爱热闹爱闹腾的一文艺女青年倒是令李栋意外,打眼一看还以为是文静的姑娘呢。

平时喜欢背诵几首诗歌,对于李栋这个土里土气的新邻居不太感冒。

李栋没多看两人扫了眼院子的小娃子不少,穿着比韩庄简直是天上和地下不过爱玩闹天性一样同样满院子转圈跑闹。

随着时间院子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是来看电视,其实电视里一直播放着样板戏,现在电视台没啥节目?要不就是样板戏要不就是一些老电影?或是新闻啥的。

这年月电视剧别想了,一直到八零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才诞生?真正想要看好电视剧还要等几年呢。

李栋对样板戏不感兴趣?可架不住其他人热情啊,这年月娱乐活动少?电视机更是少的可怜啊,尤其池城也算偏远地方?这一片就王大爷一家有电视机。

一是电视券不好弄?二是电视机真不便宜啊,李栋对具体价格不是太了解。“张大妈,这电视得多少钱啊?”

“不贵不贵,五百二十块钱。”

王大爷不知道咋听到了?好家伙?五百二十块钱买这玩意,李栋下巴差点没掉下来,自己天天捣鼓手表都觉着够暴利,好嘛,看起来要多带几台电视机了。

“一年工资。”

王健不好意思的小声说道?李栋心说小样以为我看不出来,你小眼睛乱瞟江大妈的孙女江晓莉啊?一年工资五百多,这可不得了?至少这一院子年轻没人能比的上。

李栋除外,大家没算他?无业流民一个?得?李栋给了这货一装逼机会。

“张大妈,王大爷,家里还有事,先回了,你们看。”

李栋屁颠屁颠跑了,大家当着王健说工资刺激到这娃子。

“唉,没个正经工作,不知道天天干啥呢。”

“行了,别说别人呢,你工作咋回事,天天搞个相机,服务员不用干了。”张大妈恨不得搓自己孙子脑门壳子,瞅瞅人家王大爷家娃子多出息,你倒好国营饭店工作不好好干,三天两头往外边跑。

这边闹腾,李栋不知道,回到家里开始整理东西准备回2018年。

“回头带些啥回来啊,韩庄最近靠着竹编赚了些钱,大家消费欲望还是挺旺盛的,毛衣,袄子,袜子,甚至厚实裤子都能行,再有雪花膏,竹编小组的婶子嫂子们都说了几次。”

算算东西还不少呢,韩卫国几个想要买新棉鞋,再有冬天挺冷得捣鼓保暖的物品,干活胶靴少不了,工具也要趁手。这一算东西还真不少啊。

再有电视机,要不搞一个小型脚蹬发电机,自己弄个几台电视机过来,彩电放城里,带一台黑白的回韩庄,再弄几台黑白电视机来买卖,要电视券五百二,自己不要至少六七百吧。

这玩意不好带太多容易惹麻烦,李栋嘀咕搞个两台差不多了,卖一台给投机倒把份子,剩下一台倒是可以问问张大妈。“就这么定了。“

“手表还要带一些。”

黄胜男这边卖的不错,多存点钱,李栋打算有机会出门一趟倒腾点好东西回来怎么着也要把农庄给搞起来。

1000:45:45

1000(+200)

果然太阳值达到一千,携带量直接翻倍了,至于括号里的二百李栋有点搞不清楚。

“先回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