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职居多。

但他此次上殿,竟穿着征战沙场的战甲。

可见来之前,苏庆节已经有了毛遂自荐,主动请撄的念头。

这一次站出来,声音锵铿有力,气吞万里如虎。

殿上群臣微微吃惊。

发出一片低声议论。

将军队列里,各卫大将军,及军中将领也忍不住窃窃私语。

显然,苏庆节主动请撄,大出所有人的意料。

甚至包括苏大为都向他看过去。

眼中有一丝意外。

武媚娘不动声色,先是眸光扫过太子李弘。

再看向苏庆节。

最后投向苏大为。

她要确定。

苏庆节主动站出来,究竟是苏大为的指使,还是太子的想法。

至于苏庆节本人的想法……

武媚娘对苏庆节过去并未太过关注。

此人本事是有的。

大唐如他这般本次的人不多。

却也不少。

苏庆节或许可为方面之将。

但是距离统帅,还差了一层。

武媚娘虽然不懂战阵之事,但是她懂看人。

在她眼里,如今环顾大唐,能为一方帅才的人,只有裴行俭与苏大为。

程名振与高侃勉强算半个。

余者皆为将才。

可为方面之将。

但是不足以将兵十万,统慑大局。

也就是说,只有像苏大为和裴行俭这样的帅才,才能主持十万人以上的大战役。

才能推动灭国级别的战争。

而高侃和程名振,比他们就稍逊半筹。

但是做为都护,镇守一方,他们还是称职的。

能稳住当地都护府的局面。

剩下的人里,像薛仁贵、苏庆节、黑齿常之等,虽然也参加过不少战阵。

也被称之为“名将”。

但名将与名将不同。

名将,也有含金量的差别。

似苏大为与裴行俭这种,能灭敌国,能打大战役,能镇守方面,做一方统帅的帅才。

是名将金字塔的顶级。

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短板。

像高侃、程名振、刘仁轨这种,除了有名将之姿,能攻坚执锐,有高明的战术素养。

能独领一军之外。

还有独自镇守一方的能力。

但是缺了统慑十万人以上级数,灭国大战的能力。

所以要次一等。

而像薛仁贵和苏庆节这种,有极高战术素养,有独领一军的能力,有临阵破敌的威势。

但战略眼光上还未至大成。

镇守一方的文治上,仍有短板。

更别提灭国级别的统帅能力。

所以更次之。

而这次大唐要摆平西域叛乱,抵挡入侵至碎叶水的大食军。

算是什么级别的战役?

此前,唐军在西域已经两次大败。

损兵折将。

兵员损失多达十几万人。

叫得上名字的将领,多达数百人。

以后预备接替薛仁贵和娄师德、阿师那道真等二代将领的第三代名将种子,战死数十人。

更不提为了支援这十几万大军,在后方动员所消耗的数十万民夫。

海量的粮草、财赋、以及各类资源。

那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接连两战,这些投入,全都覆没。

相当于大唐对西域的投资,连续两次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也就是大唐帝国家底厚。

换当世任何一个大国,哪怕是突厥和大食、波斯。

一次损兵超过十万。

也绝对无力再控制西域。

势力必然极度萎靡。

不得不将西域这块肥肉吐出来。

而如今大唐不但不退,还要再出兵争夺。

若让突厥人和大食人知道,只怕会红了眼睛,骂一句唐人太富庶,这群败家的玩意。

物质、资源、财赋和人力的损失,只是明面上看得见的。

看不见的还有对唐军掌控西域合法性的动摇。

各族对大唐威望的怀疑、观望。

甚至失去对大唐的信心,或者是以为大唐已经老了,不能打仗了。

因而催生更多的野心家和叛乱。

这只是西域诸多复杂环境的冰山一角。

再加上,复叛的突厥人。

还有能灭掉波斯的大食人。

以及,无数跟随大食人和突厥人叛乱的西域胡族。

此次征西域之战。

其战争的难度,敌人的强大程度。

环境的不利程度。

不亚于灭国之战。

甚至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