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就是按在地上揍,杀敌无数,大骊边军第一次杀到了卢氏国境之内,数百年未有的边关大捷!

用大骊官场的说法,稍微讲究一点,杀得昔年所向披靡的卢氏铁骑,“马背之上无一人”!

从那之后,宝瓶洲的北方山河,再无卢氏铁骑,唯有大骊铁骑。

刘袈动作轻缓收起这幅字帖,转头与少年说道:“跟你爷爷说一声,那两方印章,包在我身上。”

地支一脉修士的韩昼锦,秘密离开京城,她来到京畿之地,一座没什么名气的小寺庙。

她站在门口,见到了一个在寮房抄经的年轻人,神色专注,一丝不苟,以蝇头小楷抄写一篇佛经。

那人瞧着就只是个风流倜傥的世家子弟。

但是韩昼锦却紧张万分,甚至手心都是汗水。

紫照晏氏的当代家主,是光禄寺卿晏永丰,相对于一个顶着上柱国姓氏头衔的,官当得不大不小,关键还是个小九卿的清水衙门,但是晏氏真正的话事人,却是个谁都不敢小觑的人物。

就是韩昼锦眼中这个驻颜有术的修道之人,晏皎然。

晏皎然精通草书,但是却喜欢在这里以小楷抄经,好像每次入京,闲暇之余,都会来这边抄经。

这已经是韩昼锦第三次在此见此人了。

抄完一句后,晏皎然转头笑道:“进来坐,愣着做什么。”

晏皎然低下头,轻声道:“韩姑娘,稍等片刻,还差百余字。”

韩昼锦轻轻关上房门,然后就站在门口那边。

在遇到那个陈先生之前,韩昼锦只怕眼前人。

一时间屋内只有笔尖摩挲纸张的簌簌声。

晏皎然抄写完一篇佛经后,轻轻搁笔,转头望向那个站在门口的女子,笑道:“倒是坐啊。”

韩昼锦赶紧向前几步,搬了张椅子落座。

晏皎然伸手按住桌上一部随身携带的珍稀字帖,“以前听崔国师说,书法一途,是最不入流的小道,比画还不如。劝我不要在这种事情上浪费心思和精力,后来约莫是见我死不悔改,可能也是觉得我有几分天赋?一次议事结束,就随口指点了几句,还丢给我这本草书字帖。”

韩昼锦一字不漏听着。

只是她都不知道记这些有什么用。

晏皎然突然问道:“在客栈那边,你们九个,好像吃了不小苦头?”

韩昼锦刚要详细述说那几次厮杀的过程。

晏皎然摆手道:“不用细说什么,你只需要说说看,那位隐官大人是怎么指点你的,比如他有没有说及那座桐柏福地遗迹,还有你身边那位剑仙扈从?”

韩昼锦不敢有丝毫隐瞒,一一道来。

尚缺一人未能补全地支的九个,可能除了少年苟存之外,各有背景来历,国师当年就不曾禁绝他们与外界的往来。

“万毫齐力,八面出锋,气脉通畅,法度森严。”

不料晏皎然轻轻拍了拍那本法帖,又开始转移话题,说道:“侧锋入纸,中锋行笔。草书潦草,学问精髓,却在‘端正’二字,才有那蔚为大观的气象,韩姑娘,你说怪不怪?”

韩昼锦终究不是什么笨人,终于想明白了对方的言下之意,立即点头道:“陈先生行事极有分寸,看似天马行空,其实稍加用心,就发现有章法可循,处处在规矩之内。”

晏皎然微笑不语。

韩昼锦屏气凝神,端坐一旁。

晏皎然笑道:“韩姑娘不用这么拘谨。”

韩昼锦点点头。

但是她的那份拘谨,半点没有减少。

晏皎然。

负责调配所有大骊铁骑的随军修士,既记录战功,又负责赏罚,故而在随军修士一事上,大骊兵、刑礼三部,都未必能够真正插手。

晏皎然就像一个大骊王朝的影子,只存在于夜幕中。

公认是国师崔瀺的绝对心腹之一。

这个隐晦说法,韩昼锦自然无法验证真伪。

但是韩昼锦可以无比确定一个事实,晏皎然早年曾经跟宋长镜大打出手!

除此之外,韩昼锦还清楚一桩密事,晏皎然与神诰宗大天君祁真,是年龄悬殊的忘年交,更是莫逆之交。

所以晏氏才能抢先一步,将她从大骊粘杆郎手中抢走,从清潭福地带回晏氏家族。

“陈平安说的那个朋友,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太徽剑宗的刘景龙。至于他让你去火神庙找封姨,你就大大方方去询问阵法中枢所在,好好珍惜这两份山上仙缘。”

晏皎然站起身,“走,正好到了吃饭的点,我请韩姑娘吃一碗素面。”

晏皎然起身带着韩昼锦走出寮房,到了隔壁房间,里边就只有一张桌子和四条长凳。

因为是这里的大香客,晏皎然不用去素斋馆那边,直接让一名现出身形的贴身扈从,去跟寺庙僧人要了两份素面。

晏皎然没有坐在对门的主位,朝韩昼锦伸手虚按,笑道:“之所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