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为人师表(第3/5页)
章节报错
响,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齐磊从头讲起,“你们知道,1950年,那场战争之前,咱们脚下的京城都有哪些工业吗?”
这个问题,大伙儿答不上来。一般不是学近代工业发展史的,都答不上来。
齐磊也不卖关子,“我来告诉大家吧!”
1950年,京城的冶金工业是一王麻子剪刀!”
“化学工业是一王致和臭豆腐!”
我噗,一教室的人直接就喷了。
能严肃点吗?这不是开玩笑呢吗?
齐磊,“别笑!虽然有点调侃的成分,但这是事实。”
“新中国建立之初,这就是京城的现状。“
“很多人说,这哪是工业,这就是民间手工匠人嘛!”
“没错啊!”齐磊摊手,“当年,我们就是把这些手工艺人也纳入到工业人口的范畴之内进行统计。
“可即便是这样,全国的工业人口也不足5%。”
很多学生听到这儿,不由沉默了,也凝重起来。
齐磊几句话,就展示了那个年代中国工业的水平。
连王麻子剪刀、臭豆腐都算工业了?
也有人不解,“小齐导,不是说,东三省在民国张作霖时期,就已经拥有工业基础了吗?”
“倭国入侵,也建设了大量的工业项目。“
齐磊,“原来是有,可是解放后就没有了。都让大毛拆光了,铁轨都拆了!“
齐磊,“回到正题,5%不到的工业人口,谈什么工业?新中国工业能力有多差,也足够直观了吧?”
“可以说就没有工业,更谈不上基础。”
“在基本为零的情况下,又是当时极其恶劣的国际环境,两极对抗。“
“你们认为,凭借我们自己,四亿农民!有发展自主工业体系的可能吗?有给你发展的士壤吗?“
"有机会成为大国、强国吗?”
众人沉默,如果设身处地的思考,确实形势很严峻。
不过有人道,“可是,事实证明,我们发展起来了,不是吗?”
齐磊,“对呀,发展起来了!那你知道为什么发展起来了吗?“
众人不知。
齐磊,“换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发展起来用了多长时间吗?“
众人依旧不知。
只见齐磊伸出一个巴掌,
众人,“五十年?“
齐磊,“错!五年!”
齐磊,“我们抓住了一个机会,一个借战求援的良机!“
”从1950年,5%的工业人口,一盒火柴都不能说造就造。”
“五年间,全国上马了177个大型工业项目!”(不是177就是176,记不太清了。)
“到1955年之后,我们可以生产50马力的拖拉机,可以生产双座飞机。而且不但能造,还出口了。
出口的还是米国,有200多架。“
“可以生产解放c10汽车!“
“仅仅只用了五年时间。”
"怎么来的?”齐磊笑了,反问大伙儿,“神奇吗?”
“其实不神奇,都是抄作业抄来的。“
“拖拉机是t50坦克改的。”
“飞机也是军机转民用。”
"解放c10,其实就是大毛的吉斯卡车。”
“全部来自于军工向民用工业的转换。”
“至于军工是哪儿来的?不用解释了吧?“
“没有那场战争,大毛会把这些军工技术给我们吗?甚至生产线整套的送过来吗?”
“所以,从工业的角度来说,那场战争奠定了中国工业的跳跃式发展。“
“可以说,如果没有那场战争,没有那五年的火箭式发展,新中国就没有底气挺过最艰难的那十几年。
“其影响,不亚于国际地位的提升,已经打出了国威、赢得了战略缓冲这些看得见的收益。“
此时,齐磊在讲台前踱步,“这就是视角的好处!你们有谁从工业基础的角度来看待那场战争了?“
众人摇头,确实很新奇!
听小齐导讲课,最有意思的就在于,他是纯粹的野路子,不会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点照搬,而是更倾向于培养一种思维方式。
齐磊:“从不同视角,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影像。”
“对一件已经有结论的事件,亦可以做出不同的判断!“
留给同学们消化一会儿,齐磊终于回到正题。
“现在我们回到当下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央视和学校为什么不替我说话?“
“原因很简单,这个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我个人为什么要和米国人低头,这是我的问题。大家如果过分纠结于这个方向,那么即便你站的再高,视野也不会有多大。“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