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贤侄你有这等心思,老夫焉有不成全(第1/2页)
章节报错
第1077章贤侄你有这等心思,老夫焉有不成全的道理(求订阅求票票)
不过那模样,倒是跟房卿年轻时一般模样,嗯……也是,肯定是亲生的。
等到程济率领着一干厨房的伙计端着饭菜到来,李世民也总算是晃晃悠悠地逛了回来。
新鲜的稻米,闻着就有一股子清香的味道,不论是谁,吃到这样刚刚收获的稻米。
都会忍不住多吃上一些。再配上老程家一脉相传的厨艺制作出来的美味佳肴。
李世民美滋滋地咀嚼着一块回锅肉,朝着程处弼问道。
“处弼贤侄,你能够在这长安试种水稻成功,依你之见,在关中推广水稻种植是否可行?”
“叔叔,小侄觉得,这水稻的耗水量实在是太大。若是关中,也就是在长安这一带种植还行。”
“若是大规模的推广,怕是光是用水就是一个大问题,再有,小侄用的是三季稻试种。”
“它的生长期极短,这才能够顺利收获,若是其他稻种,小侄也不敢保证。”
李世民非但不恼,反倒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此言甚是有理,老夫之前也有过想法,但是关中之地虽然肥沃,可终究丰水的方地,也就是长安周边。”
接下来,一边吃饭一边聊,李世民还详细地询问了程处弼在试种三季稻的过程中。
所应用到的那些新办法,不论是石灰水浸种,还是保温催芽,又或者是扬花时间赶花。
程处弼也都作出了解释,这些手段其实都很简单,并不复杂,所以推广肯定不会有问题。
重要的是还能够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能够早一点推广,就能够早天获得收益。
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程处弼这是老成谋国之言,打了个饱呃,李世民搁下了碗筷。
“贤侄啊,你有关中试种水稻成功,又为了百姓的耕作产出,献上了诸多良策……”
“正所为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番之功,老夫倒想问一问你,不知贤侄你想要些什么?”
听到了这话,室内的吃喝声瞬间一滞,所有人都把目光落在了程处弼的身上。
李恪差点替程处弼说出口,钱,亮晃晃的铜钱,要么就是沉甸甸的丝帛。
但是程处弼却不这么想,毕竟自己暂时不缺钱,现在自己的眼界也已经放宽了。
宽到都开始搞胡椒种植园,开始准备要搞国际贸易。
李叔叔赏赐的财帛,程处弼觉得以如今自己的格位,唔……
当然不是视金钱如粪土,而是觉得自己应该为自己兴建的这种大学考虑考虑。
想想吧,后世的名牌大学都怎么来的?教学质量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但还有另外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宣传。
现如今自己这所大学也成立了有些日子了,虽然学生们都还在努力,尚未出什么成绩。
那应该如何扬名呢?程氏大学的校长程处弼朝着大唐天子李世民恭敬地一礼。
“叔叔,小侄所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希望陛下嘉奖我程氏大学为天下百姓耕作田地献计献策……”
“……”室内的诸人,目光都落在程处弼的身上。
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似乎明白了程处弼的用意。
“好,既然贤侄你有这等心思,老夫焉有不成全的道理。”
“回头,老夫会亲自赐一匾给你这间程氏大学。另外嘛,允许你在《长安旬报》上。”
“宣传朕嘉奖程氏大学进行水稻种植试验,献上水稻增产增收良策的消息……”
程处弼不由得大喜,赶紧朝着这位大唐皇帝陛下恭敬地一礼。
“陛下圣明,微臣多谢陛下嘉奖本校师生。”
大唐天子心满意足地拍屁股闪人。临走的时候,还特地带走了一石三季稻米。
说是这新米滋味不错,他准备让皇后还有晋阳公主也尝尝。
李承乾作为太子殿下,自然只能老老实实地跟上亲爹的步伐回长安。
程处弼给李承乾一个安心的眼神,今天买不成,明天再买呗,难不成还能天天跟你爹贴面相遇不成?
程处弼并不知道,他的那些耕作之法,特别是赶花还有泡种以及保温催芽法。
就在当天下午已然由快马离开了长安城,出了潼关之后,一路南下。
一个目标是江南,另外一个目标则是岭南诸地以及交州都督府。
长安城东,沿灞水顺流而下,约三十多里地,之后在东岸登岸,那里,曾经是一片采石场。
前朝修建长安城的时候,有相当一部份的石头就是从这里开采。
而进入了唐朝之后,这片采石场的好石头已经开采差不多,这里自然也就被废弃了。
原本居住在附近的石匠们,也都迁居移往他处,这一带,方圆十里都没有什么人烟。
只是偶尔才会有打柴人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