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他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有些表态必须放出去,让一些熄了不该有的心思。

朱祁镇将那一封大办六十大寿的奏折,拿了出来,递给了太孙,说道:“你觉得该怎么办?”

太孙看了之后。立即说道:“皇爷爷之功,比之太祖太宗也不逊色,正逢此吉时,自然要大办特办,与民同庆。”

朱祁镇说道:“太孙,你还记得你在西苑务农吗?”

太孙听了,想起他在西苑之中,还有几亩地。是他自己亲手耕种的,当时弄得上手一个个老茧,太孙对农事也不算陌生。

太孙说道:“孙儿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朱祁镇说道:“那你应该知道自古兴由节俭,败由奢。我皇家用度乃是百姓百倍,以足自奉,要什么大办?民间暴发户的风气,可不能传进我家。”

自从朱祁镇改善了商业环境。

民间有很多人骤然而至大富,就好像之前的松江徐春申徐家一般,当然了徐家的下场,仅仅是给这些泼了一盘冷水而已。

并没有减少这些大商人的出现。

这些人有了钱之后,用来摆排场,奢侈富贵之极,真是花钱如流水,太祖定下的很多制度,比如商人不得着锦。

都被破坏了。

这种风气也传进了官场之中,项忠提高官员俸禄,也有这样一个背景。虽然不能将官员的俸禄提高很高,但也不能让商人能靠着钱趾高气昂。

所以,项忠改革的重点乃是当官的待遇,不单单是俸禄。

太孙听了朱祁镇的训斥。立即说道:“孙儿知错了。”

朱祁镇说道:“嗯,这一件事情就交给你了。你也长大了,也该历练一下了。”

太孙听了,一时间有些慌神说道:“皇爷爷,孙儿恐怕办不好?”

朱祁镇说道:“有礼部,光禄寺,还有那么帮手,你只要多留些心,不要让人骗了便是了。”

太孙听了,只能答应下来。

朱祁镇又嘱咐了几句,写了一道中旨,令太孙去办事了。

朱祁镇之所以这样做,最重要的就是宣布他对太子继位从无动摇。太子不在京师,太孙就是他的代表。

虽然朱祁镇觉得六十大寿不重要,但是在很多人看来,还是相当有分量的,这样的大事交给太孙去办,其中的涵义如何,再明显不过了。

当然了,朱祁镇也有锻炼太孙的意思。

毕竟太孙是未来的储君,甚至他怀疑太子将来当政的日子,会没有这个孙儿时间长了。

毕竟太子已经四十多岁了,即便他现在内禅,太子又能当政多少年?

岁月不饶人。

所以对太孙的培养也要排上日程了。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如果能将太孙培养好,他自己,太子,太孙,能让大明有三代明君,足够让大明增长数百年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