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山大真人府,经过这段时间的修缮,大真人府的主体部分已经大体修缮完毕,不过先是地师攻打大真人府,后是大真人府之变,导致云锦山的地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些却是难以恢复,就算能够勉强恢复原貌,也要长年累月之功才行,非是一时半刻可以做到。

张鸾山收到秦素的传书之后,派人将颜飞卿、张岱山请了过来,待到两人看过传书之后,问道:“不知你们怎么看?”

颜飞卿与张岱山对视一眼,颜飞卿开口道:“关乎魔道中人,不可小觑,这次又是儒道两家联手,我们也不应推辞。”

张岱山点头道:“颜师弟所言极是。”

张鸾山见两人并没有异议,这才说道:“我的意思是,这次由我亲自带队驰援秦大小姐,你们两人留守大真人府。”

过去的正一宗,无论是张静修也好,还是张静沉也罢,或是往上追溯到张清衍,都是一人独掌乾坤,因为正一宗的宗主之位和大天师之位都在一人身上。经过了大真人府之变,在李玄都的主导下,这两个位置分开,又加上了一个张岱山,调和张氏族人和外姓弟子的矛盾,于是变成了三人共治的局面。不过三人之中,毫无疑问是以张鸾山为首。

听得张鸾山如此说,两人都微微一怔,显然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张鸾山不等两人开口发问,主动开口解释道:“当年老天师在世的时候,曾经对我提起过这位云霄五岳神,虽然被视作魔头之流,但实则是道门中的前辈高人,只因其离经叛道、胡作非为,终于是落到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境地之中。”

颜飞卿和张岱山没想到还有如此一说,略感震惊。不过正一宗传承久远,从不曾衰弱断绝,始终屹立世间,甚至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道门之首,知道许多密辛也在情理之中。

颜飞卿道:“倒要请教师兄。”

张鸾山沉吟道:“说起此人,还要追溯到前朝大晋。儒门自圣人和亚圣之后,又出过两位圣人,分别是大晋年间的理学圣人和本朝年间的心学圣人,故而大晋年间的时候,儒门仍旧位居正统。不过三教之中,我们道门已经压过佛门,有了神霄宗祖师通真达灵先生林灵素与佛门僧人斗法,林灵素向大晋皇帝进言:‘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皇帝依奏,下诏改佛为道,易服饰,称姓氏,左右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不久又改尼姑为女德。皇太子上殿争之,令胡僧立藏等十二人和五台僧二人、道坚等与林灵素斗法,结果僧人大败,情愿戴冠执简,由此促成了佛道合流,再加上儒门中有谈玄和逃禅的传统,甚至有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颜飞卿和张岱山都知道此事,微微点头。

张鸾山继续说道:“不过也正因为佛道合流,导致了大晋年间各路教派层出不穷,这些教派也如佛道合流一般‘博览众家之长’,最终结果却成了四不像。在这众多教派之中,想来你们应该听说过‘光明教’的名字。”

张岱山道:“此教也算是源远流长,早在明空女帝年间,就已经传至西域。”

张鸾山点头道:“此教原名摩罗教,又被称作‘魔罗教’。传至西域的时候,已经糅合了极西之地的景教教义和起源于婆娑州的佛门教义。传入中原后不久,遭逢武宗帝灭佛,因为魔罗教的教义中有大量佛门教义,所以被牵连其中,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结社,并吸收部分不得志的道门中人,从而改称光明教。光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朝廷之举。自大晋末年起,江南皆曾发生光明教造反之事。”

颜飞卿问道:“师兄说光明教曾经吸收部分道门中人,是否与云霄五岳神有关系?”

张鸾山点头道:“当年道门初创,天下有两张。一个是天师教张氏,也就是我们这一支,还有一个是太平道张氏,两家一南一北。我们这一支虽然曾经割据一方,但并未叛出朝廷,太平道却是要推翻朝廷,最终被镇压。太平道张氏由此彻底消亡,只剩下几个分支,衍生出了如今的太平宗和清微宗。总体而言,清微宗更像当年的太平道,反而是太平宗受墨家的影响更大一些。除了这两家之外,还有些许太平道后人零散分布各地,不成气候,不过是勉强传承。”

听到这里,颜飞卿已经隐隐明白了,说道:“光明教吸收的道门之人就是太平道之人。”

“正是。”张鸾山点头道,“于是光明教尊太平道祖师为教祖,又敬魔罗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在大晋年间,因为佛道合流,给了光明教趁乱而起的机会,光明教由此兴盛,流传各地,后来曾经割据江南的方十三便是出身此教。”

说到这儿,张鸾山微微一顿,拿过秦素的传书,说道:“秦大小姐的传书中提起过方十三和云霄五岳神的渊源,当年是方十三驱逐了云霄五岳神,成为光明教的教主,这倒也不错。因为这要涉及到光明教的教义,不同于我们道门只有一位大掌教,光明教其实有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