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之远在秀山,高广效在虎壁关,配合默契的话,足以将宁军阻挡在外。

可裴旗怎么都没有想到,姚之远居然会选择放弃抵抗。

而此时,在虎壁关中,自然也有不少是从秀山那边退回来的士兵。

那一万多人,选择回家去的大概有一半多,选择先躲起来看看情况的也有两三千人。

回到虎壁关内的大概也就是两三千人左右,这些人把秀山上发生的事,早就已经原原本本的告知高广效了。

城墙上,高广效看着宁军的举动,眉头紧皱。

“莫非是要不计代价的攻城?”

这位已经年近七十岁的老将军,自演自律一句。

按照正常来分析,宁军准备了那么多的麻袋,而且还在不停的装土,就是要用最简单粗暴也是伤亡最大的办法攻城。

高广效一名老部下,蜀州军四品将军韩载轻声提醒道:“老帅,传言之中,宁王李叱爱兵如子,所以不大可能会用那样的战术。”

高广效点了点头。

作为一个领兵大半生的人,他当然知道在战前了解对手的重要性。

所以在他接受了裴旗的邀请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幕营为他提供李叱的情报。

也不仅仅是李叱的,关于唐匹敌的,夏侯琢的,宁军中所有名将的信息,给他越多越好。

而此时,负责在他身边专门给他提供这些东西的人,是幕营中一位总旗官,名为崔尚。

韩载提醒过之后,崔尚又补充了几句。

“不只是宁王李叱,宁王手下的那些将军,也都从没有这样的不惜兵力而战的先例。”

高广效点了点头。

如果不是要用堆积坡道的方式攻城,那么准备如此多的麻袋又是为什么?

因为宁军还没有把抛石车假设起来,所以高广效一时之间没能想到。

而事实上,高广效领兵的那个年代,也没有抛石车这种东西。

“先静观其变。”

高广效吩咐了一声,然后转身下了城墙。

回到他的住处,高广效吩咐手下人,把几个从秀山那边逃回来的人带过来。

几个士兵来了之后,连忙跪倒在高广效面前。

在蜀州军中,如果说姚之远是绝大部分士兵心中的敬仰,是每一个贫苦出身的士兵奋斗的目标,那么高广效就是他们心中的传奇。

高广效这个人,是楚军府兵体系出身的老派将领。

在他身上,有着府兵将军那种特殊的骄傲感,还有一种府兵将军特有的舍我其谁的霸道。

因为在大楚强盛的时候,府兵确实是中原军队战斗力的天花板。

能独领一军的人,其高傲自然可想而知。

哪怕是后来大楚乱了起来,各地叛乱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可依然没办法撼动府兵的统治力。

那时候,府兵去打叛军,说是砍瓜切菜一样也不为过。

只是后来,这种叛乱的局面发生了变化,从到处都是小规模的叛军,转变成了大规模的叛军队伍集结。

再后来,也有大量的府兵成为了叛军,所以楚国才加速了灭亡。

高广效问:“你们再仔细和我说说,姚之远为何要投降?”

“老帅......”

一名士兵跪在那说道:“姚将军也不是投降,只是......”

高广效皱眉:“不战而退,不是投降又是什么,你们不要顾忌我和他的关系,他如今是叛徒,便不再是我的门生了。”

那士兵连忙道:“是是是......老帅,姚将军在投降之前,曾经见过他家乡来的人,应该是他堂兄。”

另一名士兵说道:“姚将军的老家就在轻棉县村子里,如今那边已经被宁军攻占。”

高广效听到后忽然心里一动。

他猜着,姚之远那样的绝对军人,居然能放弃军人的尊严不战而退,一定是有什么威胁到了他的事发生。

此时听到这番话,他心里大概有了些推测。

“如此看来,应该是宁军抓了姚之远的家人,以此来威胁,所以姚之远才会投降。”

高广效说完这话之后,又仔细问了问关于那什么道法之类的事。

在对证着推测,他绝对不相信姚之远会因为害怕神鬼之力而放弃。

那是他的门生,他比谁都了解。

可他就是没有想到,姚之远不打了,不是因为宁军对他家人不好,而是因为宁军对百姓们太好。

而且这是不符合常理的事。

按照道理,远征之军,不可能保证那么长的补给线,所以但凡远征,必是以战养战。

所过之处,搜刮干净,来保证队伍的粮草补给。

他不相信宁军会为了照顾才刚刚打下来这些地方的百姓,而维持着那么长的补给线。

消耗太大了,供应一百万人吃的粮食物资,送到这么远的地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