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 替补(第1/3页)
章节报错
领导一张嘴,下面跑断腿。
让员工写思想汇报是一件大好事,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都有向组织靠拢的主观愿望。
如果思想汇报写的好写的勤快,同时跟领导的关系又还不错,就有很大的概率做积极分子,这样就有机会参加学校培训,拿到结业证书,进入预备期,一年后就可以转正了。
沈光林从东陵回来之后,就让养殖基地的所有人开始写思想汇报。
生物科技公司虽然是合资企业,但是他们也是有工会有组织的,该有的一样都不能少,这也算是给了大家一个争取先进的机会。
思想汇报很快就全都收齐了,全厂员工一共177人,思想汇报也是177份,一份都不少。
沈光林前段时间花钱买了平安,肯定是意难平的。
他有匿名信的影印件,也是时候对比一下究竟是哪位热心的朝阳群众在针对他们了。
笔迹鉴定是一门学问,一些公安院校还为此专门开了这门课。
依照沈光林的身份和地位,他想找一个这样的专业人士来帮忙并不困难。
对比工作只进行了不到三天,人很快就找出来了,是公司的一位财务人员,叫做张科。
沈光林看着两份手写文件,一份是思想汇报,另一份是举报信,看笔迹并不是特别像一个人啊。
但是,在专业人事眼里,这一切简直毫无遁形的可能,一些人故意改变笔迹,但是勾撇捺总有自己的个人习惯,写的字越多,露馅的可能性就越大。
真的不要质疑专业人员的实力。
接下来就好办了,沈光林有的是办法。
养殖基地一共有四个会计和三个出纳,这个队伍也算是很庞大了。
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处理的财务问题也比较多,比如跟二建进行的项目结算,都是他们这边在对接的,甚至包括足球烯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这边的财务人员处理的;
而且天宫一号的建设资金也是从养殖基地的账上走的,有些甚至就是用的养殖基地自己的资金;
现在,他们又要跟扶桑做生物进出口的生意,这些外汇也需要处理。
因此,但凡涉及到跨国贸易,需要的财务人员的数量确实会多一些,这也是情有可原。
写举报信的这位张科就是其中的一位出纳,并没有财务基础,是别人介绍进来的,背景关系大约是一位街道某小领导的亲戚。
其实张科这个人沈光林也是认识的,因为让他去采买过几次物资。
当然,这些物资并不都是用于生物基地生产的,大部分是用于培养沈光林的个人消费习惯的。
毕竟,沈光林成立生物公司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自己花钱更方便一些,不然,所为何来啊。
沈光林当时就想了,自己个人消费的话,长期从实验室报账是不合适的,因为那里用的是别人捐的款,瓜田李下还是要懂得避嫌。
时间长了,还是从合资公司这里走账更加明目张胆一些。
毕竟,这里可以算作是自己的独资公司,自己一个人说了就算。
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们生物科技公司开办的好好的,竟然被人给举报了,而且还是这个经常帮他们采买物资的人,做财务的,至少也算半个自己人呀,怎么能这样干?
那时候也没觉得这个人有愤世嫉俗的想法啊。
怎么,看沈老板不顺眼了,想为民除害啊。
这样的人,任何一个老板,估计都不会容忍的吧。
沈光林派人打听了一下,问题便基本搞清楚了。
张科曾经追求过北电的一位女孩子,但是人家压根没有那方面的想法,直接拒绝了。
毕竟,长得好看的女孩子,追求的人并不少,人家的目光,再不济也是窦伟不,你一个出纳,又不是帅的像郭凯敏,别人凭什么看上你。
任何事情都逃不过盲目的爱情和荷尔蒙。
因爱生恨也好,因妒生恨也罢,这帮人莺歌燕舞,他看不过眼了,反手就是一波举报,还暗自庆幸没有实名。
可能,他没学过一个词,叫做天网恢恢。
坐在初秋的日光里,沈光林只是主席台上不起眼的一位凑数的配角,窦伟坐他旁边,在工厂的知名度都要比他高一些。
沈光林深藏功与名,几乎从未参与过生物养殖基地的生产和管理,以前是张鹏在管,张鹏去了津门后来又去深城,他安排了一位自己的嫡系做接班人,新厂长也姓张,据说是张鹏的本家,就这样,生物公司的管理照样没有落下。
由此来看,人才还是很多的,就看有没有机会上位而已。
张鹏以前是革委会副主任,在地方上也算位高权重,因此手下夹袋里有几个人才也是应当。
仕途走不了了,走商途也是不错的路子。
其实,养殖基地还是赚钱的。
有沈光林的关系,武田公司和扶桑的一些大学需要的实验动物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