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和突厥的战争是从立国一来大唐取得的最大的胜利,不管是从其根本意义还是历史意义来看都是不一般的,因此归来的将士们所受到的礼遇也是前所未有的。

北方草原对于中原人的意义很不一般,不管是如今的统治者李世民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因为自古以来每到草原受灾的时候他们就南下劫掠仿佛已经成了惯例,在历史上这种惯例甚至还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到了宋朝还有打草谷这种事情。

皇帝携百官出城十里相迎,从这上面就能看得出来李世民是有多重视这次的胜利。

在后世的时候听得不少,见的也不少,但是那都是姜云明从电视剧和电影里看来的,真正的皇帝出城相迎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从老丈人李世民上位之后这是大唐第一次取得这么大规模的胜利,这能让他在百姓心中的声望迅速拔高。

以前的人们基本上都是以李世民来历不正的皇位在其背后议论他,而如今人们要是想黑他似乎也就只能从来历不正的皇位这一点上来了。

听上去这两句话似乎是一样的,但是其中的意思却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在此战中同样是立了大功的姜云明虽然提早离开了草原战场,但是今天的他还是站在了老丈人的身边。或许在他的心中提早离开是污点,但是不论是他老丈人还是百姓们都不是这么认为了。夜黑风高,仅仅带了是个人就顶着严寒和风雪衔枚疾进直至定襄城下,最后一炮轰碎了定襄城的城门,姜云明在民间甚至已经被传成了高大威武有勇有谋的形象。

在这个没有互联网的世界消息的传递永远都是一个难题,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事情都会在人们的添油加醋中变得让人没法睁眼,人物形象就更别说了,姜云明甚至一度害怕自己以后会不会像秦琼和尉迟恭那样被人们传成门神的那种形象,好像也说不定?

就在姜云明神游天外的时候,他所面对着的方向突然传来了喧闹声,人群的声音把他从自己的思绪中拉了回来。今天这种场景应该不会有人不长眼吧?如果没有那种不怕死且不长眼的人那应该就是大部队回来了。

这种时候的消息是有误差的,因为人群的喧闹声是在人传人的情况下才传到了姜云明这里,其实喧闹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见到大军的影子的,所以真正要等到大军到眼前的话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事实果然和姜云明预料的差不多,从听到喧闹声到能隐约看到大军这中间过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李靖自然是当仁不让的领头,然后就是柴绍、李勣和张亮,再后面一点就是薛万彻和苏定方了,而任城王李道宗则因为本就是灵州都督的缘故被留在了朔州到灵州一代。

虽然战争已经胜利了,但是接收战败国的领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同样的大军也不可能完全都撤回来,而李道宗不管是从经验还是官职上来看都是最适合的人选,所以李靖在把所有的事务都与李道宗交接完毕之后就留下了五万士兵协助李道宗,而自己则是要返京复命了。

在这种情况下被留下来驻边其实并不是坏事,或许很多人都会习惯性的认为在这种封赏的时候被留在边关是被边缘化的表现,但是事实上恰恰相反,作为皇室的宗室将领,李道宗不管是驻边还是返京,他的功劳都是不可能被就这么轻描淡写的略过去的。

大军并没有走到皇帝的面前,李靖远远地就责令大军停了下来,而他则是带着李勣等人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行礼,汇报战损,交还兵符。

虽然场面宏大,但是事实上却并没有姜云明在心中想的那般激动人心,甚至他对此还有些烦腻味。从来到大唐到现在,这个场面虽然他是第一次见,但是其他的与之类似的场面他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了。

接过兵符的李世民自是对李靖等人大加赞赏,早早就停在远处的士兵们自然也不会被落下,赞赏之词仿佛不要钱一般从李世民的嘴中吐出,引得不远处的百姓们伏地高呼皇帝英明。

看着接受百姓们欢呼的老丈人,姜云明觉得有些好笑。这是李世民上位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在此刻百姓们的欢呼声虽不说是发自肺腑但也是真心实意的,看着有些沉浸在百姓们欢呼声中的老丈人,姜云明突然觉得他有些可怜。

杀兄弑弟囚父,他用了这一系列为世人所不齿的手段才坐上了皇位,虽然其中很大的可能是因为他出于自保,但是百姓们却不会管那么多,自他上位以来上位的过程就一直是被人们所诟病的。

也不知道李世民到底是不是天生是个倒霉命,好不容易上位之后却又接连赶上了蝗灾、旱灾,甚至连胜利的梁师都之战也没能让他不好的名声降上一降,直到在姜云明的帮助下推出了新粮和书籍等一系列的惠民措施之后才让他的名声好起来。

姜云明沉浸在自己的脑海中回忆着他老丈人的经历,但是却被身边人的动作打断了,他回头一看去发现是长孙无忌在戳他。

茫然地朝着四周看了看,姜云明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他,这让他一时之间有些迷茫。

“怎么,泾阳候不想要封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