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2/2页)
章节报错
阳明。
而吴与弼也不是很多人想象之中的死板的道学先生,甚至恰恰相反,真正死板的道学先生,根本就是没有将书读透,真正能称作大儒的人,一般来说,都是那种放在现代也值得被尊敬的。而不是红楼梦之中贾政的象形。
吴与弼教学的时候,也不是让弟子死读书。而今强调学问是要践行的,吴与弼即便在乡教书,也是带着弟子们身体力行,躬耕田野。
后世很多理念,都是从吴与弼这里发展出来的,比如叶圣陶老先生要求的劳动教育,也是从吴与弼这里借鉴的。
所以在明报出来之后,吴与弼也是很重视的,咬着牙,订了一份,虽然每一次看到最新版都在十几日之后了。
正统三十一年正月初一的明报,送到了吴与弼这里,已经是正月十五之后了。
吴与弼看了之后,立即召集诸位弟子,让弟子们传阅。
等所有人都看完之后,吴与弼就以朱祁镇的问题,问诸位学子,问他们如何能达到大同世界?
这些学生彼此之间七嘴八舌的。但是总体上来还是受到了理学与吴与弼的影响。
“夫子,我等之见,欲使世界大同,必先令人人为圣贤,欲人人为圣贤,必先大张教化,令士农工商皆知大义所在,人人相亲而不相害,如此世界就大同了。”一个学生总结道。
吴与弼却好像每天听到一般。
这与吴与弼的答案并没有相差太远。
吴与弼本身就不仅仅是一个理学家,也是一个教育家,他一生教育了不知道多少学生,并不排斥贩夫走卒来学习。
甚至说后世心学之中很多理念都能在吴与弼这里找到根源。
只是吴与弼比自己弟子想的更多。
这一番话,虽然是对的。但是却不是皇帝所要的。
无他,因为这一番话,皇帝身边的翰林,其实也能说出来的。如果皇帝认为这个道理是对的。、
又怎么能能发在明报之上,策问天下。
吴与弼沉默了好一阵子,说道:“前番陛下下诏,诏我入京,我准备去北京一趟,你们各自准备一下,有想去的跟我走,不想去的,就暂且回家吧。”
“不过学问之道,不可一日或缺,不能因为我在与不在放松。”
诸位弟子有些吃惊,有些不吃惊,起身行礼说道:“夫子,我等明白。”
吴与弼说完这些之后,就退回自己的房间,却见身后有一个弟子跟了过来,说道:“夫子,弟子有一处不解,还请夫子解惑。”
吴与弼而今明显是有心事,只是他依旧请这位学子坐下来,说道:“公甫,你有什么不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