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的没鼻子没眼的朱济熿。朱瞻基心生厌恶,挪开了目光。

朱济熿嚎道:“陛下,那朱济熺说你是大逆不道,篡位不正,活该囚禁致死。陛下,我是为你出头的啊……”

背对着朱棣,朱瞻基看不到他的表情,却能感受到他话里的森冷。“如此攀附,真当我不敢杀你吗?”

“小王不敢……”

朱棣轻声问道:“基儿认为该如何处置?”

朱瞻基想了一下,回身说道:“正好各王府世子,王爷来到京城,孙儿以为该在太庙召开宗族大会,将朱济熿罪证呈于人前,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朱棣有些意兴阑珊地摆了摆手,说道:“就如你言吧……诏,各王府世子,郡王,申时于太庙召开宗族大会……”

朱棣的诏令一下,王彦立即安排內监往各王府传旨。

朱棣有些厌恶地看了朱济熿一眼,着人将他押了下去。

大殿里明面上只剩下了爷孙二人,朱棣有些疲倦地说道:“这些宗族子弟没有一个省心的,除了这朱济熿,齐王朱榑,肃王朱瑛,辽王朱植,岷王朱楩,谷王朱橞各有不法之事,致民声沸腾。可杀又杀不得……”

诸王除谋逆,无死罪。也就是说只要不造反,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杀了他们,也不能随便削了王爵。即便是削了王爵,也要他那一支的后代继承王位。

朱元璋原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亲族之间和睦相处,但是最后却给大明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些王爷们不能从事士农工商,只能当猪养,也就导致了一个个王爷只能生孩子。

朱瞻基忘记了是哪位王爷,一共生了94名子女,孙子有163人,曾孙辈510人。

庆王真心记不得这么多子孙,在加上各种妻妾,整个王府的仅正牌主子就有一千多人。每次家庭聚会的时候,都要有人先让人介绍一遍谁是谁。

这么多人,如果能对国家有点用也好啊,这些人却成了一个个蛀虫,躺在大明的身上吸血。

见朱棣心有所感,朱瞻基大着胆子说道:“太祖的有些制度现在看来是不合时宜了,皇祖父应该要改改。”

朱棣盯着朱瞻基看了一眼问道:“如何改?”

“逐代递降,除嫡子外,其余子孙再降,允许皇室远房出仕,士农工商,再无限制。”

朱棣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此乃动摇国本之举,我要再想想。”

这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构成就是宗族制。宗族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跨越的限制,对自己的宗族开刀,那就是大逆不道。

但是,如果是借用宗族做出的决定,那就是具有比法律还要有用的制度。

当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亲王世子,郡王,包括郡王世子,济济一堂,在午门外太庙召开了宗族大会。

当瘦骨嶙峋的朱济熺和朱美圭父子出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犹如两个披着人皮的骷髅一般吓人。

在他们的陈述下,朱济熿所做的那些残暴不仁的行为,一条条被检举了出来。

除了人证,还有各种物证,让朱济熿无可抵赖。

最终,在所有人的支持下,朱济熿被削为平民,囚禁于凤阳高墙。

凤阳高墙是每一个宗室最惧怕的地方,那里是大明最森严的监狱,大多数进到里面的宗室不是自杀,就是疯了,只有少数人才能忍受下来。

朱济熿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咎由自取,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对他有怜悯之心。

对自己的亲人下手,是百姓都不能忍受的,何况皇室。

如果没有了限制,谁的力量大,谁就能肆意动手,那么祖宗宗法还有什么用!

朱瞻基一直冷眼旁观这些宗族的表演,要是有可能,他只想摆脱这些负担。

但是他如果这样做,整个天下都会反对他。所以,他只能威逼利诱,一点点地将他们给诱惑出去,让他们自力更生。

这可能是他将来登上皇位后,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曲终人散,嚎哭不已的朱济熿早已被已经听够了他哭声和叫骂的众人堵住了嘴巴。在他被押送到凤阳中都之前,再也不会见到任何一个外人。

所以,他就是骂破天,也不会有人听见。

朱瞻基虽然贵为太孙,但是今天只论宗族辈分,所以今天他的排位很低,只差站到门外边了。

众人簇拥着情绪不算太好的朱棣走了出来,朱棣边走边跟楚王三子朱孟烷说着多年前洞庭湖水战之事。

在朱氏之中,朱棣并不算孤家寡人,除了周王朱橚,还有楚王朱桢,蜀王朱椿,代王朱桂,宁王朱权都与他关系较好。

朱孟烷算是朱氏第三代中的佼佼者,能力出众,如今基本已经掌握楚王府大权。

他本来只是第三子,但是两个哥哥都早逝,所以现在楚王府第三代以他为长,这次也是他代表楚王府跟朱瞻基出海。

朱棣跟朱桢的关系不错,对这个侄儿也就比较亲近,给了他贴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