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孝蕴言外之意,如今宋、辽之争,局势纷乱,夏国是友是敌,举足轻重。如今天下将倾,能争取一分一线的好转,就当全力争取这一分一线。而以许孝蕴本人的观察,无论如何,赵行德深受关西朝廷的重视,又对关东保有一分故土情怀,无论目前还是未来,他都是连接宋夏两国的重要人物。他若因河中事而陷在夏国,天下局势好转的机会便又少了好几分。所以,无论河中之战走向如何,首当保住赵行德和他周围这个关东人对夏国朝政深具影响力的圈子。

赵行德看着许孝蕴与马援二人,沉吟不语。

西南海水师成军以来,二人经历了许多磨炼,从前的锋芒已深自收敛,而此时此刻,言及天下局势,许孝蕴眼光中仍然闪着火光,马援虽然面色忐忑,却毫无退缩,并肩站在许孝蕴身旁,面露希冀之色。赵行德却未再理会二人,目光在帐幕中悬挂的巨幅河中地图上逡巡,似乎并未重视许孝蕴刚才所说,又思索起进兵之事来。

许孝蕴心中焦急,上前一步,低声道:“赵大人可知道,汴梁已经丢了!”

他话音虽低,这消息却似一个霹雳在夜中响起。从军情司传递的军书上,赵行德知道河北兵败的消息,但辽宋战局往后如何,就未得而知。许孝蕴在护闻行营仅是负责军需的幕僚身份,赵行德还未知晓的军情,他根本不可能知道的。除非,许孝蕴有别的消息来源。考虑到河中距离宋国万里之遥,他比赵行德还先掌握消息,就令人既惊且疑了。

许孝蕴却不管二人心中疑惑,不疾不徐地说起关东宋辽之争的战况。

“雄州之战,王贵将军苦战身陨,河北诸军折损大半,陆、罗二位将军率部且战且退,本待可以在大名府稍整旗鼓,倚仗黄河天险与辽军对峙。不料辽军骑兵直入,竟然派遣轻骑抄袭,前锋虚打旗号,假作河北败兵退回,抢先进入大名府。陆、罗两位将军退至黄河,才发现已无坚城可依,反而有全军覆没之忧,所幸留守京东路的邓将军派遣冰上舟数百接应,陆罗这才能够沿黄河而下,退往京东路。辽军夺取大名府之后,便驻马黄河北岸,与曹迪奸贼开始谈和。前面这些事情,想必赵大人已经知道了。”

赵行德点点头。二将退往京东路的消息,军情司也有,只没有许孝蕴知道这么详细。

“张宪将军先一步退回黄河南岸,在相州接了岳帅,本欲退往汴梁,谁料之前两次换帅,汴梁留守官员也撤换了大半,汴梁留守未到任空缺,汴梁副留守李俦被大名府陷落吓破了胆,不敢收留前方退下来的兵马。这时辽人遣使送来和谈的条件,辽使明言,若要修好,我朝要斩岳、张、陆、罗四将人头谢罪,此外,我朝在汴梁麋集大兵,辽国必将发兵攻打。虽然天下群情汹汹,但曹贼却着挟持陛下欲与辽人媾和,君相相争惑乱人心,我朝北面的官吏将士无所是从。却没想到辽人一边言和,一边厉兵秣马,居然趁着我朝内乱,大军渡河,携巨炮之力,趁人心惶惶之际,辽军两三日便再度攻陷了汴梁,孝蕴得到的消息,河南局面已经大坏,辽兵正大举南下,兵锋直指鄂州行在。”

许孝蕴不疾不徐,将关东战局一气说下来,马援在旁边也回过味儿来,越听越是心惊。

“这些消息,军情司也没有,孝蕴如何得知?”

赵行德双目微凛,微微眯起,打量许孝蕴,仿佛要从他身上看出一点别的东西。

“赵大人,”许孝蕴面不改色,拱手道,“夏国有军情司,关东亦有锦檐府,消息传递虽然是小道,对大局亦不无小补。”

“不错,想不到,想不到,锦檐府竟然能将耳目爪牙伸到这里来了。”

赵行德神色复杂,点点头,道:“周和确实是个人才。”

“我等致忠于国家,”许孝蕴神色亦是复杂,“请赵大人见谅。”周和乃锦檐府放在西南海水师的人,赵行德与许孝蕴都是知道的,然而,相府却别有钧旨,来自大宋的一切消息传递,除非另有指示,一切都是先给许孝蕴,由许孝蕴判断之后,再决定如何对赵行德透露。

“周大人身受吴长公主荐举之恩,对赵大人并无恶意,只不过……”

“孝蕴知道,”赵行德打断了许孝蕴的解释,缓缓道,“河中之地,离长安有多远?”

许孝蕴面色一僵,一时语噎,实话实说,河中距离中原实在太过遥远,他身为宋人,跟踪赵行德加入护闻行营,为夏国平定河中,只希望能及早脱身。理社千百人断头洒血,方才在辽人和奸佞的手中争取到中兴局面,因为曹迪挟持皇帝作乱,国本大礼法岌岌可危。许孝蕴自量跟随赵行德以来,已算理社后起之辈里少有的知兵之人。天下纷乱,外有强虏,内有权奸,若是可能,许孝蕴恨不得肋生双翅,飞越千山,回大宋为国本之争出一份力。

“河中之地,”赵行德缓缓道,“虽然称为河中,其实却孤悬于陆海之中,康国都城康居,距离长安八千里,距离卢眉城五千里,距离罗斯六千里,距离巴士拉四千里。这里西方诸国环伺,从他们国都到河中的距离,只有河中到长安距离的一半……”

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