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跪下也跟朱瞻基等高,抬起头看着朱瞻基问道:“既是我大明稀缺之物,何以分辨是无用之物?”

朱瞻基说道:“像我大明没有的动物,他国有。马羊猪若比我们的大,可运回,并驯养。其他不能骑乘,不能吃肉之动物,就无用。”

“臣明白。”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政治作用远远大于经济作用,这不能说轻重不分,最起码也是本末倒置。

运回来那些个祥瑞,少数还行,许多热带动物运回来就是一时稀奇,随后一个个都死了。

浪费资源。

如此大的船队,两万多人,五六十万吨的载货量,只是易货贸易,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自己现在不能干涉船队的决定,但是也要先在所有人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

他要让所有人知道,下西洋不仅仅是亏钱,还能转回更多的钱。

郑和的船队,可以变成一个黄金船队。

朱瞻基故意装作想了想说道:“第一次不赚钱就算了,有了这些消息,下次再去我一定要把私房钱拿出来,给皇祖父,皇祖母,父王母妃他们换回来如山高的黄金,让他们再也不用为金银发愁。”

他故意露出一丝孩子气,是想通过别人的嘴告诉朱棣,自己想赚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们。

这样不仅不会落一个见钱眼开的名誉,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至于粮食,朱瞻基这次就没有提了,因为现在还是明初,人口稀少,土地荒废众多,现在本国的粮食都吃不完,也不用进口。

现在关键就是要给郑和他们培养出通过海贸赚钱的念头,有了利益,这个大门想关都关不住了。

朱棣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考虑了两天,让王彦在船队中加了一支特别的太监队伍,专门负责易货贸易,了解各地物价。

永乐三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载着一批军士到占城,参与讨伐安南。

张辅讨平安南后于永乐四年六月初一,朱棣以平安南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趾,设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正式将安南变成明朝的一个省。

随后郑和船队向爪哇方向南航,6月30日在爪哇三宝垄登陆,进行贸易。

此时这里叫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阇婆,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郑和船队抵达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

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为是来援助东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误杀一百七十人。

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急于向麻喏八歇国进行宣战,给以报复。

误杀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主动提出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

然而,郑和怕一旦大开杀戒,沿路西洋各国恐惧大明前来侵略,之后又得知这是一场误杀,鉴于西王诚惶诚恐,请罪受罚,于是决定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这一事件。

六万两黄金,这可不是一笔小钱,郑和不能做主,派了一艘船返回大明,通报此事。

朱棣大方惯了,闻知此事,本来准备大手一挥,取消对方的赔偿。但是恰逢他在观阅朱瞻基写的一篇内圣外王论。

朱瞻基已经蒙学三年,在朱棣的默许下,开始下一阶段四书五经的学习,同时有两个道家师父,也免不了学一些老庄思想。

而他手上恰好拿的就是朱瞻基写的庄子天下篇中内圣外王论,这相当于是一篇命题作文。

一般的学子,看到这样一篇命题作文,肯定会以己身来阐述论题,由人***望,克制,礼仪来写道德修为,然后再以各种道德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

而且在一般的儒家学子眼里,首先看到的内圣。

但是朱瞻基这一篇却反其道而行,直接以外王为主题,并且不写己身,直接写谋国。

这样一来,这篇论文的格局就大了无数倍,但是恰好也正符合他的身份。

才入学三年,写论有点早,但是对这个孙子,朱棣早已不把他当普通人看待了。

这篇论虽然用语有些白,平白直叙,但是言简意赅。朱瞻基不从经济,而是从政治角度分析了经贸往来对大明统治,对周边各国施加影响的重要性。

并且以内圣外王这个中心点,表露了大明对待国民和异族应该区别对待的思想,内施圣道,外施王道。

朱瞻基年方九岁,入学三年,能够写出这样一篇论,已经让朱棣不能在要求更多了。

既然赞同孙子的思想,那这个时候自然也不能拆他的台,所以他沉吟了一阵吩咐:“拟旨,接受麻喏八歇国西王赔偿,运回被杀将士骨灰,发归乡里,重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