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心高气傲,却并非不明事理,错了便果断的立正认错。

“丞相之深谋远虑,臣自愧不如呀。”“这再好的选官之制,若是有伤于天子皇权,臣以为也断然不可行。”

“如此看来,曹操推行此法,亦不过是为笼络士家豪姓人心,实则乃鼠目浅光之举。”

“陛下神武雄略,乃是要再开创我大汉百年盛世的明君,凡事自当为子孙万世长远计,岂能学曹操那般短视!”

“这九品官人法,臣以为断不可行!”

田丰亦改变了力场。

他素来刚毅正直,虽出身士家豪姓,却首先不忘自己乃是刘备的臣子,大汉朝的臣子。

这九品官人法虽对士家有利,却有损于刘备这个天子的权力,对大汉朝长治久安有弊端,田丰自然优势选择为天子朝廷考虑。

他并没有以私废公!

当然,眼前这班大臣,也并非人人皆似田丰这般刚正秉公,事事以天子朝廷为先。

有人改变立场,但也有不少人,选择了沉默。

没办法,萧方都站出来说了,这九品官人法推行下去,将来会使大汉朝有亡国之祸,会架空天子!

这时候谁敢站出来反驳萧方?

“还是景略看的更深远周详,如此看来,朕确实不能学曹操的鼠目寸光。”

“可察举制已废,又不能推行这九品官人法,那朕当以何制来与曹操针锋相对,争夺人心?”

众臣沉默了下来。

诸葛亮也好,法正也罢,亦或是田丰,一时皆眉头深锁,思索不出个万全之策来。

大殿之上,本是热议的气氛,不由沉寂了下来。

“邓艾,把我叫你带的那东西,献给陛下吧。”

萧方向不远处侍立的小书僮吩咐道。

书僮的名字,确实是邓艾。

就是当年老刘平定荆州时,归降有功的刘表旧将邓济的儿子。

这孩子也算与他有缘,邓艾的名字,还是在邓济的请求下,由他所赐。

如今多年已过,当年那个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已长成了七八岁的少年郎。

萧方知邓艾天资聪颖,有名将之姿,将来必为大汉栋梁之才,得好好培养才是。

于是在老刘称帝之后,他便向邓济提出,将邓艾带在身边,做自己的侍读书僮。

邓济一听,自然是惊喜若狂,受宠若惊。

那不是别人,可是萧丞相啊。

萧丞相主动要让你儿子做书僮,这是赏识你儿子,有意要栽培你儿子呀。

这要是跟了萧方左右,受其指点教导,哪怕学得萧方一星半点的兵法智谋,将来也必成大器,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邓济便在拜谢祖先福佑后,欢欢喜喜的把儿子送至了相府之中,做起了书僮。

邓艾也是聪明绝顶,大有当年诸葛亮的几分资质,凡事一点就通,兵法什么的一学就会。

萧方对邓艾自然是倍加欣赏,今日这场朝会,便破例带他入宫,让他见一见世面。

邓艾反应也是快,即刻便会意,忙是将一幅帛卷捧起,在众目注视下,从容不迫的上前献给了老刘。

“丞相,这孩子,便是邓济之子?”

“陛下好记性,他正是邓济之子。”

刘备上下打量着邓艾,脸上掠起几分欣赏之色,微微点头:

“当年朕见他时,这孩子才在襁褓之中,没想到一转眼长这么大了。”

“嗯,小小年纪就能如此从容镇定,是个可造之才。”

“丞相,你可得好好栽培他才是,将来这孩子可为我大汉栋梁!”

“陛下慧眼如炬,识人之能果然是天下无双。”

“臣正也是觉得此子天资聪慧,所以才和邓济要了他做书僮,跟随臣左右好时常教导,将来为陛下,为大汉培养出一位堪当大任之才。”

得刘备和萧方的重视称赞,邓艾心中自是受宠若惊,却极力克制着欣喜,仍旧从容不迫的拜谢自谦。

邓艾退下,刘备的目光,回到了手中那道帛卷上。

“丞相,这是……”

“自陛下登基以来,臣这几日也没闲着,为陛下谋划出了一套选官之制。”

“今日朝会,臣原本就是想献于陛下审阅,现在看来,时机正好。”

听得萧方解释过原由,刘备神色一振,眼中迸涌出几分惊喜之色。

左右众臣们,亦是精神大振,一双双惊奇的目光,齐刷刷射向了刘备手中帛书。

“原来丞相深谋远虑,早有准备啊。”

刘备啧啧大赞,迫不及待将帛卷展。

三个大字,最先印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