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三章 袁绍南迁(第2/3页)
章节报错
,只不过现在这样,是最稳妥,最省粮食的一种方式。伤亡小,消耗小,又能一步步的蚕食冀州,虽然抽调了男丁,影响了后方的生产,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至于说最关键的粮草消耗,他原来给的标准就很高,而且这些人的身体都补足了,鸡鸭鱼肉都能吃到,对于纯粮食的消耗就减少了许多。因为打仗的原因,确实是会增加一些,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这种战斗强度,还不至于拉暴后勤。
事实上他一直都没用全力,照这么打,他能一直持续下去。而且又新得了土地、人口,来年秋天收成会更多。….
王言找到了战争与发展的平衡,让这一次的伐袁之战看起来很轻松。
不过能安稳的发展,谁又愿意打仗?所以王言才会让郭嘉在南边动手。如此南北夹击,袁绍若是分兵,这边的局势就保持不住,若是不分兵,那么就会动摇袁绍的统治,因为那些豪族不会同意。
他们支持着袁绍,结果现在王贼都杀到家门口了,你袁绍竟然不派兵来救?到时候袁绍一样是个完。
所以赵云等人对各处关隘开展了试探性的进攻,不过都被挡住,没能打过去。
军事要地,易守难攻,不是开玩笑的。现代有枪炮的时候,英勇的战士们可以凭借着十几个人,守着一个高地,打退数倍的敌人。
现在同样有弓箭这种远距离的武器,还有高墙硬门,实在难攻。
所以没有办法之下,只得出动廖化。
晋阳城中,郭嘉看着坐在场中的一票战将,说道:“大将军欲破河内,攻兖州,如此南北夹击,覆灭袁绍。子龙多方试探,欲东出太行而不能。为今之计,只得走司隶,绕壶关,直取河内。降兵战力不足,无能远途行军。文远、顺易留守,防降兵有变,亦防袁绍来攻。
子龙、元俭,汝二人往攻河内。补给沿途自筹,切不可掠夺百姓资财。三辅之地绝收,饿殍遍野,人皆相食,万不可扰,可于各地豪族、富户所在筹粮。”
赵云含笑点头:“奉孝安心,吾等晓得如何行事。”
“如此便好,今日整军,杀豕宰羊,明日便发兵南下。宜当从速,迟则生变。元俭深得大将军真传,已得游击之道,孤军深入,若事不成,当沿大河而走,回返冀州。”
廖化应声点头,这些他都知道。
“今大将军与袁绍四十万相据巨鹿,天寒地冻,袁绍守城不出,互为援引,强攻难下。汝二人肩负重任,若功成,则我等尽得河北之地,以铸鼎足,天下在望,务必慎之又慎。”赵云、廖化应声而去。
其余人也散去,各自做事。
郭嘉默默的看着舆图,脑子里过着战事。他惊奇的发现,这一次战斗的时机,竟然又是正好。因为长安正在打仗,闹起来没个消停。这时候王大将军开始攻打袁绍,没有一点儿后顾之忧。
若是长安不乱,李、郭汜等人不与韩遂、马腾打起来,那么这一次的战斗,他们势必要两面交战。韩遂、马腾,以及被打跑了的鲜卑、匈奴,是绝对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必然集结大军,杀回并州。
那时候王大将军必须要应对,保住并州的人口、土地,毕竟已经修了不知道多少路,挖了多少的引水沟渠,前期的投入已经进去了,不可能再把土地让出去。
而韩遂等人联合,必然也是二三十万的兵马,再有袁绍的四五十万兵马,就算是他们的战兵更能打,战斗力更高,战斗意志更强,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也会是惨胜,打崩了治下多年发展出来的繁荣。….
不像现在,李、郭汜等人乱做一团,勾心斗角,互相攻伐,王大将军可以从容的攻打袁绍,取得河北之地,占据半个中国。如此势力,只要发展几年,天下可定。
郭嘉感叹着大将军的深不可测,廖化与赵云开始了整军。
大军远征,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人吃的饭,马吃的料,兵甲武器,凡此种种。
制式的轻甲由铁、皮制成,重二十斤。军粮是一袋子的粉末,是由谷物、果干以及草药等研磨混合而成,每日定食一斤。此外还有咸鱼干、肉干、酱菜等等,补充盐分以及能量。远行的标准,是供半月食用,林林总总加一起有二十斤。再有便是行军住宿的水壶、被子、帐篷等等需要携带。
即便有马驮着,步兵的负重仍然达到了四十斤。
骑兵就要好很多,尤其是廖化统率的骁骑营要更好很多,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常态。每年出去都是带着十五天的粮食,三个月不回来。所以相比起赵云的部队,骁骑营要更从容。
也是如此,郭嘉派了他们俩的部队出发。一来是借着骁骑营的机动性,以及在草原上打出来的战法,最重要的就是这一份活命的本事。但是骑兵没办法攻坚,所以派遣赵云领神武卫的军士一同出击,由他们与骁骑营互为援引,互相配合。对河内、兖州进行破坏。
即大规模戮杀豪族、官吏,打乱秩序。这是他们本来的使命,或者说不这么干,他们哪里有粮食?靠着抢百姓,那肯定是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