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朝归倭附(三)追击日军(第2/3页)
章节报错
女真、蒙古还是颇有不同,主要差别就是日军拥有铁炮队,也就是火绳枪队。
这种拥有火枪的军队是可以对辽东骑兵造成威胁的,虽然日本铁炮的射击装填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明军,但再怎么说,也至少可以在辽东骑兵冲杀至跟前之前打出一轮齐射。
一轮齐射也是能造成一些杀伤的,如果面对的是以往很多年里那种因为人口极大劣势而不肯多死人的蒙古骑兵,其实这样的杀伤威胁已经有可能使蒙古骑兵主动放弃正面冲阵。
不过,对于明军骑兵而言,尤其是精锐的李家军家丁骑兵而言,这就不算事了。
首先防御装备的优势摆在这儿,半具装骑兵面对此时的铅丸子弹还是有不错的防护效力的,如果命中的部位比较“正”,甚至可能只是造成冲击伤害,而不是贯穿伤害,绝大多数不致命。偶尔打得不那么“正”的,又由于那位置大概率不是要害,也同样不致死。
当然,如果运气特别差,打中了眼珠、咽喉之类位置,这多半就没法活命了,但……概率显然很低。
其次便是抚恤金优势,大明的军制自从开始由家丁充当实际主力,不光军饷待遇三六九等现象很严重,抚恤金的三六九等照样悬殊巨大。
与因为待遇和抚恤都很低下的卫所兵面临战场形势稍微劣势就想逃跑不同,家丁们的作战意志还是比较坚定的。
他们立功有重赏,战死伤残有厚恤,相当于赌博的时候赢了归你,输了庄家免单,这显然就让很多人不怕牺牲了。
毕竟是封建帝制时代,人命本来就是有价格的,当价格足够高时,有的是人愿意出卖自己的生命安全来换取他认为更重要的东西,如一家老幼数十年的安逸。何况上面已经说了,装备优势大的时候,训练有素的军士真要战死其实也挺难的。
正是因为知道己方的优势所在,李如梅此番动作非常快,第二天就追上了日军主力的尾巴。
其实真要说起来,李如梅刚刚得到南下追击日军的命令时,就并不担心与日军爆发决战。他认为这件事分两种情况,一是他是否愿意决战,二是决战是否能取胜。
是否愿意决战,这个主动权并不在日军手里。日军组成复杂,就平时来说,其机动力比较一般,唯一的优点是这个时代的日本士兵比较能吃苦,能咬牙坚持较长时间急行军。
然而即便如此,日军也不可能逼着李如梅这近三万骑兵决战。李如梅若是愿意,这决战可以打,若是不愿意,那就一定打不起来。
是否能够取胜,这一条是李如梅不愿意与日军决战的主因。他觉得单以他这约三万骑兵就去与日军决战,实在有点胜负难断。
原因并不复杂,这支骑兵没有火炮,单靠骑兵本身,恐怕不足以形成“三万反杀九万”这样的优势。
原先明军战胜日军的两大法宝就是火炮与铁骑,火枪虽然也有优势,但至少没到“人无我有”这样的程度。现在瘸了条腿,再想一打三显然就没那么大的把握了。
话虽如此,李如梅之前最大的担心却还不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因为他是骑兵嘛,实在战况不佳随时可以撤出战斗,跑就完事了,你日军还能追着我打不成?
高务实以前算过,最精锐的步兵其实是可以在某个时间段内追上骑兵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骑兵可以随时回头打一波。可是作为步兵,你在骑兵回头打一波的时候能否完成列阵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在火枪兵只能执行排队枪毙战术的这个时代,大概率是无法完成线列战术列阵的,所以一般而言,步兵仍然不便强追骑兵。这一局面的彻底改变,恐怕只能等待机枪时代的到来,甚至还不能是早期机枪——太重了,得是后来减重后可以下放到班排战术中的机枪单位大规模列装。
那么,李如梅此前担心什么,让他只是一路骚扰袭击?他担心的是战损。
骑兵本来就金贵,家丁骑兵尤其贵得离谱:战马一匹原要二十余两银子,现在这几年价格下降了一些(因为东蒙古直接收复,西蒙古又实质上成了经济殖民地),也还是需要十六两到十八两。
人员训练也贵。蒙古人培养骑兵的成本可以看做为零,但一个合格的汉人骑兵,各项花销最后算下来得三四十两银子,这还没算时间成本,否则要是算上几年训练中的饮食供给,这一位骑兵的培养费用可能要到五十两。
怎么说呢,这个年代的汉族骑兵,就好比后世的空军飞行员,那真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顶上去用的,必须得花大价钱培养。
最后一点,李如梅也不敢让李家军家丁骑兵再出现大的损失了。这一点其实不必多说,李如松碧蹄馆一战的损失看起来不大,但都差点动摇李家军的根基。
当然,现在李如梅麾下的李家军大半不是李家本家直属的嫡系,但其中仍然有一千嫡系,而且这一千骑兵还是他李如梅自己的嫡系。
这还不是全部,其余几千李家旁系骑兵也不能轻易出现严重损失,否则可能会造成信任危机,让各个旁系将领(李成梁家丁出身或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