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陆秀夫毫不犹豫。

“那数百年后,再有人提起这段历史,骂我们是废物、懦夫,至少得有几个名字能让我们拿出来告诉别人,我们有骨气……从这点而言,我若不能成功救亡,那所做的一切都不如你的气节有意义。”

李瑕一生只追求成功,在他眼里,失败了就是毫无意义。

这或许是错的,但他就是这样。

“我理解伱,你可以成大宋最后的尊严,但,我更希望我们能协力开创一个强盛的国。”

陆秀夫道:“没有我,节帅也能做到。”

“有些人骨头软、有些人意志脆弱,我们形势顺的时候他们很快便投靠过来,这种人我是要用。但一遇到逆境,他们要么怕了,要么心态马上就崩了,我靠不住他们。要成事,只能靠意志坚定、百折不挠之人。”

李瑕没有许诺封赏,说到这里,又道:“我缺你这样的人,需要你留下帮我。”

陆秀夫犹豫了。

他转头眺望着长安城,想到收复长安时未能亲眼目睹,若有朝一日能收复开封,岂能错过?

这比金榜题名还要让人向住。

但已受了金榜题名的皇恩渥重……

最后,陆秀夫还是深深一揖,道:“此身已许大宋社稷。”

“也好,不强求。”

“多谢节帅。”

“你帮我带封奏折回临安,我欲迎官家迁都长安,官家若应允,一个月内昭告天下,示天下人收复中原之决心,我可答允你再不反宋,誓佐大宋中兴。”

陆秀夫一愣,脱口而出道:“真的?”

“你为大宋争取到的。你说深重皇恩,此行足以报答赵家天子了。”

这日,陆秀夫捧着一封公文出了长安,不由又喜又悲。

喜的是终于在不可能之中挣得了保大宋宗社的一线渺茫生机,悲的是他明知官家不可能答应。

但必须全力一试。

万一做成了呢?

江船顺汉水、长江而下,陆秀夫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赶赴临安,一刻也顾不得歇便求见了恩师江万里。

江万里见到陆秀夫,先是叹惜一声。

他本去信陆秀夫,希望能控制利州到剑门关局势,却没想到人已经回临安了。

再看过李瑕的奏折之后,江万里良久无言,叹息连连,有些无奈地连夜召官员商议。

有人喜不自胜。

“今我大宋疆域为南渡以来最广,据守关中,收复汴京指日可待。眼下只须答应李瑕,即可由危转安,还有何可犹豫?!”

“我只看到李瑕悖逆,为人臣子,威胁官家,跋扈至极矣。”

“他便是料定我等不敢让官家迁都……”

“那我们便迁都,逼他骑虎难下。”

“他有何骑虎难下?不过口头与君实一句承诺。”

“假的。”

“君实,你如何看?”

陆秀夫道:“我信节帅的人品。他虽是不信官家敢迁都,但若官家敢迁,或许能打动……”

“没用的。”众人纷纷摇头。

“他允诺有何用?关中有多少北人,怎可能安全让官家抵长安?”

“李瑕说空口白牙一句,根本做不得算,官家若昭告天下,反而不能再反悔,威名扫地矣。”

“故而说不必搭理他。”

“诸位!半壁江山啊,不值一搏吗?!我们想召李瑕还朝,何不敢到长安镇压他……”

“可能吗?”

“别理他,他想害官家。”

“万一呢?!”

“……”

但凡有理智的官员都认为不必理会李瑕。

唯有个别心思简单的年轻官员认为值得一试,让陆秀夫面呈天子。

陆秀夫等整整七日,终于能随江万里进宫启禀官家。

这日已是五月初八,离李瑕说好的一月之期仅剩两日,但满朝似乎所有人都像是忘了这事……

这也是新帝登基以来,陆秀夫初次面圣。

他听说过许多关于新帝的传闻,作好了心理准备……但当真看到赵禥进殿里,还是吃了一惊。

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萎靡不振、脚步虚浮的病瘦青年就是当今官家。

“江相公又有何事?”

江万里道:“禀陛下,还是为李瑕请迎陛下迁都长安一事。”

陆秀夫知道,李瑕是料定了赵禥不可能敢,这么做为的是断掉许多人对大宋的期望。

但如果官家能展示出足够的气魄来,也许李瑕会改变想法。

半壁江山,至少也该……

“朕不去长安,朕只在临安。”赵禥道:“想都不要想。”

江万里道:“但再不拿出决意,李瑕马上便要反叛自立了。”

“这么大的事,怎么能来问朕?”赵禥道:“国事该由贾相公处置。”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