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10 三登黄鹤楼-4(第1/2页)
章节报错
灵巧精致的屋檐斗拱下,四人围桌而坐,向着雅致幽静的庭院。茶香阵阵,三人前来探访赵行德,原本品茗叙旧的,但人在朝中,一开口便是出了党争倾轧之事。朱森眉头微皱,看了赵行德一眼,目光转到墙上一幅《墨竹图》上,让他们自去争执。
“君子之党有何不可?”陈东厉声反问道,“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他重重地“哼”了一声,又道,“宣和年间,朝纲紊乱,奸贼秉政,残害忠良,天怒人怨,我方才结理社与之相抗,若正人皆离心而交疏,岂非束手待毙,听任奸贼作威作福?辽贼入寇,一战而下河北,二战而陷京师,陛下就擒,天下人新涣散,惶惶不知所终之时,若非君子同心同德,万人一心,为中流砥柱,哪能力挽危局,谈何大宋中兴?”
“吴子龙党羽在大礼议中胡搅蛮缠,撒泼打混,简直就是无赖,这也叫‘君子之党’?”邓素毫不示弱,冷笑道,“罗致党羽,挟制有司,专以党同伐异,我倒不知,原来君子和小人一般无二。”
“你?”陈东脸现怒容,却没说设么,重重“哼”了一声。吴子龙致仕之后,虽自称著书立说,不问朝中事,但他众多党羽仍唯其马首是瞻。陈东虽然不满他如此行事,但世人往往将陈吴视为一体。陈东被迫分担了许多非议,也不能公然与吴子龙决裂。然而,他不愿继续这个话题,邓素却不愿放过。两人一为丞相,一为礼部尚书,平常对外做出和衷共济的样子,但邓素先投赵杞,与理社旧人的心结尚在。现在周围皆是太学同窗,稍稍卸下了些防备,邓素便欲抓住时机,说服陈东不再与吴子龙站在一起。
“少阳,”邓素放缓了语气,摇头道,“吴子龙已经致仕,却能遥制朝中,非国家之福。”
陈东沉着脸,没有说话。他虽为理社中公认的社首,但清流人物多以道义相交,彼此间联系还是较松散的。吴子龙的声望远不如陈东,甚至还不如朱森、曹良史。但在学政推举丞相前夕,为与侯党争夺相位,理社也无所不用其极。除了捐生之外,吴子龙还将各州县的廪生都联络起来,相互呼应,彼此援手,游说士绅,甚至还下死手惩治了几个三心两意之徒。总之尽一切可能让理社支持的人当上一州学政。最后,理社终于压倒了侯党势力。陈东被推举为丞相,吴子龙在各州县官学扎下了根,顺理成章成为礼部尚书。而且,这一场州县学政之争,衍生出了远远超过理社本身骨干,错综复杂的各路人马。一旦尝到了结党的好处,便食髓知味,欲罢不能了。同党中人共同进退,彼此援手,同仇敌忾。党徒越是齐心,对付涣散的敌手,就越是顺手,就好像朝廷官军对付乌合之众一般。对手若不肯坐以待毙,也只能结党相抗。党争之中,任何一方若稍稍示弱一些,便是溃不成军的结果。这结党的风气一开,大家都身在局中,谁也不能抽身。党争只会愈演愈烈。
“‘他们’虽然对陆浮休有所冒犯,但禁止结党的话,却是不明时事了,”陈东沉吟良久,叹道,“平心而论,党争不过是一种手段,就好像兵甲一样。辽人虎视眈眈,我朝难道能刀枪入库?奸贼结党比周,我们就不能是一盘散沙。唯有以君子之党,制小人之党,用君子之真朋友,退小人之伪朋,才能使道长魔消,正人君子之党大兴,同心同德,方能使天下大治。”“可是......”邓素还待反驳,陈东却打断了他的话,继续道,“再者,今天大礼议的情形你也看到了,议论纷纷,各有主张,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样下去,吵上三四个月,一年半载,会有结果?大礼议不过是坐而论道,朝廷要练兵却敌,钱粮赋税,兴利除弊,样样都要齐心才做得成事,若是人心涣散,无党无徒,一个法令下去,州县人人推诿。你怎么做?”陈东看着邓素。平常在朝中共事,两人都各怀机心。今天在赵行德这里,两个人倒有了推心置腹的机会。蔡京、李邦彦丧命后,奸党群邪无首,陈东也去了心头大患,侯焕寅虽然手段厉害,但毕竟在京东一隅,不足成事。朝廷文臣,陛下那边唯有一个邓素,若将邓素收服的话,不但可以借此平衡吴子龙,陛下恐怕也就对收回大权彻底死心了。
“少阳,你不想尸位素餐,想做事。可是,朋党之论是饮鸩止渴!”
邓素反驳道:“以党制党,你道以天下公义胜之?还是以党人私利胜之?你知道夷族养蛊之事吗?将蛇蝎毒虫放在一个盒子里,听任其相互吞噬,结果剩下来的,就是最毒的那一条虫。你所说以党制党,根本就是与夷人养蛊如出一辙的。人皆有私心,谁若是彬彬君子,稍微心慈手软,就是身败名裂,然后被落井下石的。国中聪明伟杰之士,精神智术,俱都用来相互提防,而国事坐误,不暇顾也!此党衰,彼党兴,陈陈相因,每况愈下,后出者愈不如前,君子绝迹,大家到最后,都不得不做无耻小人,但知党同伐异,便己肥家而已!少阳,你身为宰执,万不可再助朋党之气焰,否则的话,国家败亡有日,大宋中兴无期,你我,这满朝所谓‘清流’,都是大宋的千古罪人!”说到后来,邓素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