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谦绍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出猫猫刚才专心看书的样子。

姐姐比当年,更美了。

姐姐,你不知道,在南华的时候,其实到后来,我慢慢都记不清你长相了。

我很怕很怕,怕把你遗忘。

好在我终于回来了,这一次,我要把你永远留在身边,刻画在心里。

猫猫带了烧鹅回宫。

晔儿正在批阅奏折,闻声抬起头来笑道:“徐记的烧鹅?”

“哈哈,哥哥鼻子好灵。”

旁边的崔太监,有眼色地上前帮忙收拾奏折,腾出地方。

另有小太监送上盘子、筷子,猫猫把烧鹅递给小太监。

“还温热呢。”晔儿尝了一口笑道,“御膳房的烧鹅,就是没有徐记的好吃。”

“我也觉得。”猫猫在旁边坐下,随手拿起一本奏折,看皇兄的批注。

当她看到“不必再报”的字样时,忽然乐不可支。

“皇兄,这个姜大人,还是从前那般絮叨啊!”

两广巡抚,人是好人,臣子是真的忠臣,但是絮絮叨叨,非常令人头疼。

请按折子,简直就是三日一次。

这也就算了,毕竟是个请安折子,爱看不看。

可是他讲正事,上折子的时候,也是分不清主次,事无巨细,啰里啰嗦。

这时候,就很考验人耐性了。

晔儿也有些无奈,道:“能办好差事就可以了。”

他能容忍。

想想晔儿又补充了一句:“他在两广这些年,没少干实事,为朝廷培养了很多人才。”

“是吗?”猫猫有些惊讶。

那边其实偏僻,教化是不如江南和京城一带的。

晔儿吃了三块烧鹅就放下了筷子,从崔太监手中接过帕子擦了擦嘴。

猫猫问:“不是好吃吗?皇兄你怎么不吃了?”

“晚上我油腻的吃食,吃得向来克制。”

不是不想吃,是故意控制。

猫猫忍不住给自己皇兄点赞。

这份自制力,真的太难得了。

崔太监把烧鹅盘子撤了下去。

晔儿继续道:“之前我也是所知不多,但是上一届春闱,两广出了二十四个进士,其中有二十个,都是他下令建造的书院中出来的寒门子弟。”

原来,姜大人命人开立私塾,免费就读一年,每年淘汰一半。

三年之后剩下的孩子,可以继续免费进书院读书。

没天赋或者不努力的孩子,放回各家,虽然不能出人头地,但是也好歹识文断字。

“他用了二十年时间摸索,期间他从一个知县做到了巡抚,没有挪地方,”晔儿充满了赞赏,“培养的人才从上一届春闱才让我注意到。”

此前不是没有,但是零零散散,并不显眼。

没想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就这样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实事的人,他就是一天两封请安折子,皇帝都得认了。

猫猫扎根“基层”,知道这样的老黄牛多么可贵,由衷赞道:“这是两广百姓之福,也(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