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天堑(第1/2页)
章节报错
()好好的一场宴席不欢而散,但这也只有禄东赞是这么认为的,在其他国家的使臣看来此次宴席看了吐蕃的笑话,也让吐蕃那坚不可摧的高原地势成了笑话。
虽然刀目前位置那也只是理论,但是有了理论还不够吗?
在姜云明看来,吐蕃能够留到现在靠的全是那会引起高原反应的地势,不然的话估计秦始皇不搞一波汉武帝也得搞他们一波,那还能留得到现在?
“你今天有些鲁莽了。”宴席之后,李世民把姜云明单独留了下来。
“之前儿臣对高明说了几句话,您不应该不知道。”
面对老丈人的“责问”姜云明显得很淡定,走到如今的这个地位可能也就只有今天和倭国那事儿能引得起他如此激烈的反应,如果时间倒退再来一次的话他依旧会如此选择。
“你说的话多了去了,朕怎么知道你指的是哪一句?”
“何为国?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何为君?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何为民?军卒葬沙场,女儿殉江山。”
如今说起这段话来姜云明不能说内心毫无波动,但也比以前的他平静了不少。
“不和亲,这是第一条。的确,和亲能够为两个国家的边关换得一时的安稳,但那是不长久的,宛如水中之月一般触之即碎的。”
“若是我大唐眼下还在积弱之期也就罢了,但是就以我们大唐如今的实力又何须用到和亲这种权宜之策?”
“看来你对这和亲之事很是反感啊。”好奇地看了看姜云明,李世民觉得自己又发现了这个女婿的一个毛病。
“说不上什么反感不反感的,只不过儿臣看不得把家国之事全都放在一个女子的身上。您也不是不知道那些国家的习性,例如突厥的父妻子继,再如吐蕃那种高原地势将士们都受不了却要让一个女子去承受?”
“保家卫国保家卫国,家不能保国不能卫就让一个女子顶上去?这是什么道理!将军士卒前线征战保护的不就是老弱妇孺吗?连老弱妇孺都保护不了那军队还是趁早解散得了。”
“你的底线总是很奇怪,往往人们认为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你看来却是不可接受的。”
看着女婿略有激动的样子李世民也没有生气,好几年了,自己选的女婿自己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德行吗?
“行了,不说这些了。”李世民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因为此时的他确实也是不想和亲。“对于你说的那个攻克吐蕃地势问题的方法需要什么?多久能够奏效?你着重地说一下。”
“人们都知道在进入吐蕃高原的时候身体会有不适的反应,从而导致军队的战斗力降低,在儿臣的家乡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李世民重复了一遍,随后就了然的点了点头。“这倒是很贴切,你继续。”
“所谓的高原反应看起来很神秘很奇怪,但是说穿了不过就是在低地势生活习惯了的人在进入到像吐蕃这种高原地势时会有不适应的反应。高原反应出现的原因除了和地势的高低有关之外还和上山的速度、时间的长短以及个人身体等因素有关。”
“这么多与之相关联的?”
“其实也不多,您听我仔细说清楚之后就能明白了。”
姜云明很是无奈,这老丈人明明啥都不懂但偏偏还喜欢插嘴。
“打个比方,突然出现在高原的人和从低地势一点一点走到高原的人产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后者的反应更轻一点。地势越高、上山的速度越快,高原反应就越是剧烈。”
“那照你这么说岂不是只要慢慢上去就不会有反应了?”
“倒也未必。”姜云明摇了摇头。“就拿您和皇爷爷相比,皇爷爷的反应肯定是要比您更大一点的。”
“这就是你说的个人因素?”
“对,然后就是时间。只要初步适应之后在那里停留的时间越长,这种反应就越小,时间久了就会和吐蕃的原住民相差无几了。”
“这个时间需要多久?”
“快则三到十天,慢则一月,如果一月都适应不了的话那估计也就不会适应了。”
“这么快?”姜云明的回答有些出乎李世民的预料,他还以为适应的过程要几个月甚至几年。
“其实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还要快一点。”姜云明摇了摇头,这不过是他的保守估计。
他所说的这些都是建立在人突然出现在高原地势之上的,就是以后世人们下飞机的那种情况来说的,而现在大唐将士想要去吐蕃就只能一点一点的爬上去,这种慢慢上去的行为可能会让高远反应降低很多。
“那照你这么说吐蕃岂不是很容易就能拿下来?”李世民顿时兴奋了起来,言语行动之中更是透露着一股跃跃欲试的意思。
“您是不是在理解上有什么错误?”
姜云明很是无语,在他看来老丈人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一瓶不响半瓶乱咣当,眼下就解决了一个高原反应的问题就想着直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