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探索一个新领域,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空间解析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个个的瓶颈,想一口气完成空间解析,是不可能做到的。

赵奕干脆做起了技术性的工作,就是去根据实验数据,研究z波强度、覆盖范围、磁场、粒子质能以及空间压缩倍率之间的关系。

这一部分内容是非常复杂的,因为牵扯的可变因素太多,哪怕有实验数据,想一次性完成也很困难,暂时也只能通过列式的方式,进行相关的表达。

那么针对每一次实验,也可以代换数据,去进行一定范围的估算。

比如,实验开始前,赵奕对空间压缩倍率的估计是50-150倍之间,并且还有些不确定,通过这次的数据,再进行实验,就可以把预估倍率,缩小到二十以内的范围。

在进行相关参数的技术性研究过程中,赵奕也做另一项技术性工作,就是空间压缩倍率,对粒子造成的影响。

实验中,有一个很神奇的发现是,被高强度z波覆盖后,不同的物质被压缩倍率不同,另外,动物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死亡。

这似乎是相反的实验结果。

如果不同物质被压缩的倍率不同,那么动物们肯定会第一时间死亡,因为生物体内构造实在太复杂了,不同物质被压缩倍率不同,理论上会让生物直接解体,因为生物不能看做一种物质,而是看做物质的集合体。

实际上,从粒子层面考虑,就不一样了。

谷/span如果空间压缩针对不通过的粒子、中子、原子,压缩倍率都是相同的,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生物不会第一时间死亡,而是按照比例发生了缩小现象。

物质是大量粒子组成的,粒子之间会存在间隙,不同的压缩倍率,也许就是粒子间隙的变化。

那么研究内容就很简单了,就只是就计算空间压缩倍率,和单独粒子被压缩强度之间的关系。

如果扩展到物质被压缩程度,则需要依照实验结论,进行大量的运算、对比。

比如,镍铁合金,在空间压缩五十倍率下,会被压缩多少倍?

在一百五十倍率下,会被压缩多少倍?

相关的研究对于掌握空间压缩技术,并进行相关的应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这个研究就需要详细数据了。

赵奕是研究到了这里,才查看起了实验后续报告,报告内容非常复杂,记录的各种材料数据,都有详细的检测结果。

张祁灿是赵奕的助手,他负责对数据进行汇总,并把其中有用的部分,单独的存放起来交给赵奕。

张祁灿和赵奕是一起工作的,他拿到了重要数据,看了一下马上发给赵奕,随后惊讶道,“赵院士,你看看这个检测数据,实在太惊人了!”

“什么数据?”

“金属材料的检测报告,我刚才扫了一眼,被压缩后的镍铁合金材料,熔点高达七千三百摄氏度!”

“那一块一公斤中的纯金,熔点达到了五千八百摄氏度!”

“就连钛合金,熔点也超过了两千摄氏度!”

张祁灿惊叹的说道。

赵奕马上查看了一下资料,发现和张祁灿说的一样,金属的熔点全部大大的提升。

这个提升幅度实在太夸张了。

虽然实验开始之前,赵奕就确定空间压缩,会提升材料的性能,甚至是‘质’的提升,但也没有想到,会夸张到如此程度。

比如,钛合金,根据成分不同,熔点也是不同的,但大体都在150摄氏度到500摄氏度之间。

赵奕预计被压缩以后,钛合金的熔点会超过八百摄氏度,也没有想到会超过两千摄氏度。

纯金的熔点,则是提升到了5800摄氏度左右。

这个数据就实在太惊人了。

目前,已知范围内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钨’的熔点为3380摄氏度,而熔点最高的合金,则是金属型碳化物,尤其是ivb、vb、vib族金属碳化物,熔点都在2900摄氏度以上,其中的碳化铪、碳化钽,熔点都在3800摄氏度左右,是所有已知的物质中熔点最高的。

现在记录被轻松打破了。

被压缩后的‘金’,熔点提升到了5800摄氏度左右。

镍铁合金就更夸张了,直接飙升到了7300摄氏度。

按照这个数据来推算,碳化铪、碳化钽被压缩,熔点也许能接近甚至达到两万摄氏度?

“不对!”

“这个数据不对劲!”赵奕连续摇头喊了两声。

张祁灿马上道,“要不,我再问问他们,是不是重新测一下?我也觉得这个数据太夸张了。”

“我不是说这个。”

赵奕道,“检测数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方面出错的可能性很小,就算出错,也不可能都出错。我的意思是,常规状态下,哪怕粒子之间的间隙缩小,你不可能让熔点有这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