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年,在百官眼里,是前所未有的盛世,在这这些年里,无论是国库的积累,地方上的政绩,还是户籍数量,都有了未曾拥有的成就,纵文景之治不弱,户籍的疯狂上涨,更是成为了百官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而地方上的驰道,水运渠道,官学,都无一彰显着建宁盛世的辉煌。

不过,建宁年,同样是多灾多难的时期。

雪灾,旱灾,蝗灾不断,这些都在快速的消耗着大汉的国力,限制大汉的持续兴盛,好在天子善用人,他所任用的官吏,还是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灾难,强汉岂能是天灾所能限制的?冀青遭灾之后,国渊立刻提议,要引大河之水,以灌耕田。

对于这些事,他与郑玄,沮授等人精心商议,在两地粮仓的支撑下,百姓们拿起了铁锄,便在官吏们的率领下开始了动工,邢子昂也拨出了不少的人力,前往冀州进行援助,这些人力,自然都是董卓从北方感化而来的无礼蛮夷,袁逢苦着脸,也是从庙堂里拔发了援助。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子愈发的思念起闻人公来,为了能够想办法填补国库的空缺,天子召开了朝议。

朝议刚刚开始,百官便开始弹劾起王符来,他们将这些年的灾害全部怪罪在了王符的身上,痛心疾首的说道,只要天子能够烹了王节信,大灾定然不至,大汉百姓也不必再遭灾,对于这样的言论,天子向来是不在意的,早在建宁初年,老太尉便屡次被人弹劾,都说是因他的过错,才导致连年不断的天灾。

老太尉逝世之后,这灾害不照样还是发生麽?

群臣之中,只有袁逢没有参与,看起来,他已经没有什么多余的精力与王符作对了,他提议道,朝廷必须要建立新的财政来源,对于盐铁茶酒的税赋进行提高是势在必行的,否则国库难以同时支撑这样的沉重压力,对于袁逢的言论,大部分臣子都是反对的。

怎么能将国库的压力分担到平民百姓的身上呢?这样做定然是不对的,他们都是心怀天下百姓的大贤,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这一刻,化身成为了忧国忧民的圣人,对着袁逢便是一顿狂批,在他们的口中,袁逢已经是与王符一般的奸贼了。

压迫百姓,剥削百姓,这样的行为,甚至比王符还要恶劣,袁逢有口难辩,最先对袁逢发难的便是大司农张济,张济作为他麾下最为重要的九卿,对他司空的位置垂涎已久,此刻,他难得抓住了袁逢的把柄,岂能有放过他的意思,在这个时候,他在朝中的那些盟友也与他一起,开始谩骂起来。

看着张济这般嘴脸,袁逢心里暴怒,却没有斥责。

群臣之中,曹嵩是支持袁逢的,曹家从来都是天子身边最为忠实的大臣,与这些大贤们向来是合不来的,曹嵩有些嘲讽着:“公心怀黎民,百姓受灾,公何不以家产援助之?”

张济冷笑着,回道:“我这便回去,便以家产全部捐赠...不留半点,听闻曹公家巨富...与我同乎?”

看着群臣又要争吵不休,天子强行压住了他们的矛盾,又询问袁逢,可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袁逢无奈的说道:“若是天子不肯增税,便只能资助三韩之地,建设码头,以扬州故事,启海贸....”

对于这个政策,还是有很多大贤们反对,张济更是提出,袁逢这种举动,残害民力,这等人,不配为三公矣,天子只是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便没有多说什么,下令朝会结束,在张济等人的疯狂抨击下,袁逢的两项政策,都没有顺利的通过。

另外,朝议结束之后,雒阳里便传出了消息,将袁逢想要提高税赋的想法告知于众,并且添油加醋,认为袁逢是想要提高包括农税,车船税,人丁税在内的一切税赋,自然的,袁逢迎来了百姓们的谩骂,官吏们的声讨,就连他一心想要援助的冀青百姓,听闻这些言语之后,也是一同骂起他来。

士子们的反应最为激烈,他们围在袁府周围,也不谩骂,只是一遍一遍的读着诸多儒家经典,其中内容大多都是关于爱民仁政之类,用来讥讽袁逢的暴行苛政,原本有些太学生也想要参与,还是蔡邕下了令,但凡前往参与这些事的太学生,一律革除学籍!

太学生们这才没有去凑这个热闹。

士子们聚在袁府门口,他们都是被人所引来的,纵然是绣衣使者前来,他们也不怕,他们并没有去谩骂三公,也没有去殴打,他们只是在读书罢了,张郃那鹰犬又能如何呢?

正在读着,忽有人推开了门,从袁府内走了出来。

看到有人走出,这些士卒们朗读的也就更加大声了,他们讥讽的看着走出的那人,那人极为年轻,皱着眉头,一步一步走到了他们的面前,眼神酷冷,他说道:“尔等可归也!”

一士子听闻,猛地起了身,手持书籍,对着他,大声的朗读起来,这就是有些挑衅的意思了,这些人,都是被张济以及其盟友的心腹所有意引来的,他们巴不得士子们与袁府诸人发生了什么争斗,这样,袁逢的把柄只会更多,而对他们本身是没有任何坏处的!

那人看到士子这般模样,便转身返回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