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竟成说:“我在辽东弄了几百亩地,专门种粮食,顺便也倒腾些货物。”

“大生意啊。”王渊说。

“小买卖,小买卖。”刘竟成谦虚道。

军屯制度衰败之后,屯田大量抛荒,于是朝廷招商垦荒,只要种足了粮食卖给朝廷,就能获得相应数量的盐引。

这种做法很先进,但在北边也败坏了,反而在东北商屯种粮还能赚钱。

辽东土地真的肥沃,在永乐朝时,辽东根本不需中央拨款。自己供应粮草绰绰有余,不但上交中央,还要负责支援奴儿干都司的粮草。这里还有三大铁厂,自己造枪造炮,又能自己造船和产盐,可谓一方福地!

用一位明朝大臣的原话来说,辽东“田人富谷,泽人富鲜,山人富材,海人富货,其得易,其价廉,民便利之。”

搞成现在这副模样,纯粹是体制给闹的。

整个辽东实行军管,大部分汉民都是士兵(或士兵家属)。发展到现在,士兵几乎成为农奴,宁愿逃进山中当野人,都不愿世世代代给朝廷种田。

辽东的败坏,比其他边镇更甚!

因为其他边镇,土地相对贫瘠,而且面临蒙古压力,太监、武官再怎么贪腐,都还不敢搞得太过分。而辽东呢,只需面对朵颜三卫和女真,这些敌人都是不成气候的弱鸡。再加上土地肥沃、财货丰厚,太监和武官简直往死里贪。

满清能够做大,别怨什么小冰河,也别怨什么东林党,归根结底的核心问题在于武官!

自成化犁庭之后,辽东武官就“死”于安乐。因为没啥外部压力,疯狂剥削治下士卒,军屯抛荒面积逐年递增,史书里到处都有“某某役使军士”的记载。

啥叫役使军士?就是把士卒当奴仆使唤,别的地方顶多役使几十上百,辽东这边动辄就是役使上千,甚至是数千!

这才明代中期啊,辽东的太监和武官,就敢几千几千的把士兵变成农奴!

大明最终在辽东爆雷,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