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太子朱标出事了(第6/7页)
章节报错
“当然了,这些东西虽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这些......”
方世玉自己打开了一口箱子,顿时耀眼夺目的金条,瞬间出现在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一惊,下意识问到:“这么多金条?哪来的?”
原本光线并不充足的仓库之中,瞬间就被黄金的光芒所覆盖。
“本公子在东胜神州找到了金矿,数十万民工,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次,本公子可是给大明带回来了数百万两的黄金。”
“只不过因为舰队的装载量受限,东胜神州的物资数不胜数,因此我只挑拣了一些比较贵重的东西带回来,那边的铜铁什么的,压根就装不下,也就没带回来了。”
方世玉自豪的回到。
至于银矿,方世玉很肯定,那边一定是有的,只不过他们暂时还没找到,应该是方向不对。
“数十万民工?”
朱元璋闻言,突然皱起了眉头,注意力瞬间从金条上转移开来了。
“这有啥好大惊小怪的?之前给你讲解大小九州说的时候,不是就提过了,那边很多土著,都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吗?”
“所以这次带了数万大明将士过去,一边教他们汉文化,一边收编他们,让他们负责城池的修建,矿山的开采。我走的时候,还留下了一百多艘战舰在那里。”
“在咱们的教化之下,我返航的时候,紫银城府西海岸的紫银港,船只已经多达四百多艘了,大部分都是用来捕鱼的。”
“整个东胜神州,即便是咱们已经统治的地盘,资产都够养活大明上千万人了,而且那边的发展还在蒸蒸日上,不仅土地肥沃,而且疆域辽阔,假以时日,就是养活亿万万的子民,也不在话下。”
说实话,方世玉甚至觉得,东胜神州较之大明,反而更适合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
朱元璋眉头紧锁,不由得问到:“这便是你规划中的海外分封?”
方世玉笑道:“当然了,地盘掌握在大明手中,总比掌握在异族手中好吧......”
方世玉从离开,到回来,将近四年时间,整个大明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
无论是当初他提出的那些政策的执行,还是对于军队建制的改革,又或者是火器的研发,变化都是翻天覆地的。
两个人一路有说有笑,看完了整个仓库。
从农作物,到黄金,朱元璋越看,越是开心。
当天晚上就让人将那些金条,直接搬到了内帑,成为了皇帝的私房钱。
朱元璋兴奋之下,早朝之时,甚至直接下旨,让方世玉暂时接替了朱标的工作,方世玉处理不了的,再呈往乾清宫。
方世玉一个头两个大,这下想偷懒都偷不了了。
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方世玉突然想起来朱元璋拿出来的那把长枪。
自然是没法跟他书中提及可以冒蓝火的加特林相提并论的,纯粹属于手工业制品,是工部那些能人巧匠,一点一点造出来的。
方世玉试了一下,威力也好,工艺也罢,基本跟以前的火铳没啥区别。
次日一早,方世玉愁容满面的到了东宫詹事府。
如果按照朱元璋定的规矩,严格执行的话,比如朱标,每天卯时就要起来了,大概是后世的凌晨五点左右。
朱标一天的工作就是,起来后洗漱吃饭,然后简单处理一下工作,不好处理的,再拿到詹事府,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要是群策群议下可以解决了,那朱标就解决了,要是解决不了,那就拿去给老朱头解决了。
只是方世玉哪里干得了这种活啊,他觉得自己起来的已经很早了,可是当他到詹事府的时候,其余人早就到齐了。
除了御史台暂时还没扛把子外,其余六部的官员,早就齐聚一堂,就等着他了。
虽然等了很久,但这群人一个个都是老狐狸了,方世玉虽然是暂代朱标的职务,但毕竟是第一天来,所以这群老狐狸,一个个的那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方世玉一脸尴尬的看了一眼这群人,特么的,除了一个工部尚书老罗外,自己一个都不认识!
老朱头你儿子那么多,为啥要让俺替你打工?
“那啥,刚才早上吃撑了,所以迟到了,诸位不要怪罪啊!”
方世玉走了进去,拍了拍肚子,缓缓说到。
这群人哪里不明白,别说方世玉海航之前就已经是大明的红人位极人臣的存在了,此次海航归来,更是带回来了无数的宝藏。
整个大明,但凡有点爵位的,那都跟他关系很铁,他们哪敢怪罪。
“天雷王殿下折煞我等啊!”
这些人那是一个个,求之不得,能跟方世玉亲近一番啊!
方世玉摆了摆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诸位别客气了,都坐下吧!”
众人却是不由得都愣住了。
卧槽!
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