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求收藏,求推荐)(第1/2页)
章节报错
大名府境内,黄河以西,永济渠以南一带,赫然出现了一处新立的营寨。
这处营寨扎得虽然不如宋军的营寨那么硬,但也是沟深墙高,设立得紧密坚固。营寨之中,还修建了又高又大的望楼,还扎起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帐落。在营寨中央,还用车辆围了个大大的圆圈,将十余顶大帐和一座临时搭建起来的马厩圈在里面。虽然只是一座临时修起来的营寨,但是却也布置得井井有条。
巡营的士卒,同样严整有序,步卒排列成行,披着全副盔甲,号令约束,更是一丝不苟。进出大营的远拦子骑兵,虽然来去如风,但是队列也丝毫不乱。大营内外,处处透着久战精兵的气派。
在这个营寨中心,高高的挂着一面大金国的红黑两色军旗,两面军号旗,两面大将认旗。两面军号旗上分别刺着“常胜军”和“南京路汉军”的汉字。两面并排竖立的大将认旗上,则分别刺着“常胜军郭”和“知枢密院事刘”的大子。
这处营寨原来就是郭药师和刘彦宗所率领的一万大军所立!
这一万大军名义上分属常胜军和南京路汉军,但金国的南京路汉军实际上就是从郭药师的常胜军中分割出来的。说起来赵佶这个官家对郭药师和常胜军那是真好!在大宋朝廷和燕山府地盘的供养下,常胜军的人数从原来的8千人迅速扩充到了5万人,而且整个燕山府境内还有多达30万的乡兵实际上也依附郭药师。
在郭药师叛宋之前,已经有许多大宋文官觉得郭药师拥兵自重,看着要当安禄山了,所以纷纷进言想要削郭药师的权。而赵佶则想让郭药师当燕王,世守燕山府......后世有人给郭药师开脱,说什么因为平州张觉被宋朝出卖,让郭药师兔死狐悲云云的,纯是瞎扯淡。郭药师拥兵35万,其中的5万常胜军还是精兵,还拥有燕京这样坚固城堡,和张觉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如果参考太原保卫战的情况,区区三四千胜捷军守个小小的太原城(宋朝的太原城不是唐朝传下来的那座,是后来新建的小城)都守了二百五十多天。拥兵35万,还拥有燕京坚城的郭药师真要坚守,燕山府之战必然打成兵粮战。而围城的金兵只要无法从燕山府当地掠到足够的兵粮,兵败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是郭药师却放着好好的大宋燕王不当,一转身就跪了金人。可是金人又怎么会相信他这个三姓家奴?所以他现在地盘没了不算,金人还把刘彦宗这个辽国汉人的顶级门阀的族长抬出来分郭药师的兵权。
辽国汉人和宋国汉人不同,他们还在搞门阀政治,有韩、赵、马、刘等四大豪门,其中马家世居辽西医巫闾山,在燕京城内影响力比另外三家稍弱,余下的三家则是幽州豪族,势力极大。
其中韩家,也就是韩德让他们家和契丹人关系太亲密,金人得防着他们一些。赵家则是跨国贵族,祖上是五代时候的大投降家赵德均、赵延寿,这两父子在石敬瑭割让燕云之后都投降了辽国,后来赵延寿随辽主入中原,跑路的时候落下一个儿子叫赵匡赞。后来这个赵匡赞投降了后汉、后周、大宋(如果算上后唐和契丹,就是妥妥的五臣),还当了大宋开国功臣,封了卫国公......所以这个幽州赵家是大宋、大辽两边都有一份,大金国当然不敢太相信他们。
而刘彦宗则是唐朝时期的卢龙节度使刘怦之后,家族已经在燕地显贵了三四百年,是辽国汉人四大豪门中最久远的一家,早就发展得盘根错节,远非郭药师这个外来户可比。而郭药师的5万常胜军中的大部分士卒都是燕地汉人,也就是辽南京道的汉人,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韩、赵、马、刘等门阀大族的统治下,早就习惯服从这些世家大族了。
所以刘彦宗一出马,立即就分走了郭药师半数的军队,而余下的那一半军队中的燕人,也大多心向老刘家,只剩下来自辽东、辽西的八千余家仍然死忠郭药师——在本来的历史上,这八千家常胜军在北宋灭亡之后没多久,就被菩萨太子完颜宗望屠杀殆尽!郭药师、郭安国两父子倒是战战兢兢的又多活了些年头,郭药师最后可能是病死的,而郭安国则熬到完颜亮上台后才满门抄斩,也算活够久了。
而如今交出了地盘,交出了一半军队,还为大金当了南下急先锋的郭药师所部,自然得不到金人的信任......来大名府走一趟,还让刘彦宗跟着,而且还留下了独子郭安国为质。
现在金人还用得着郭药师就已经这样了,真要利用完了,还不得卸磨杀驴?
想到这些,郭药师和他的那群死党,如甄五臣、赵鹤寿、刘舜仁、张令徽等人,都有点追悔莫及......早知有今日,还不如好好的当大宋的藩镇呢!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之药啊!
因为大宋眼看要完了,想倒戈回去似乎都没机会了。
“唉,本来以为这个郓王赵楷会比大宋官家和那无用的太子强横一些,没想到也是个不中用的东西!看来大宋是无药可救了,大金一统天下就是这十年左右的事儿了......”
在一顶大帐当中为大宋叹息的人,居然是不久之前叛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