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传到刘氏的耳朵里,她心里隐隐觉得不安,可若说为什么不安,她又说不出来。倒是赵玺挺高兴的,有一次来刘氏这里吃饭还说起这件事:“当初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没有封姑父为仪宾,现在我倒是想封他,可他已经是郡王了,我封了他反而怕他不自在,我看得赏他点什么才行。”

刘氏在一旁温顺的笑,恭敬地给赵玺布菜端饭。

可等赵玺一走,她开始悄悄地打听杨俊的水军营。

正如她祖父所预料的那样,杨俊虽然有奇谋,又有治军的本事,可手中的兵或是来自于各家推荐,或是由皇上安插,或是江南世家的子弟,据说很不好管理,杨俊做了几个月的都指挥使就蔫了下来,再也没有刚刚组建水师营时的激情,反而和很多官僚一样,开始进出风月场所,应酬同僚,上下关系。

刘氏说不出来的失望。

杨俊比刘氏还要失望。

在他看来,兵源不行没关系,不懂泅水没关系,重要的是赵玺的支持。但赵玺三分钟的热度,说得挺好,一遇到困难就开始退缩,又心思多疑,不管是谁给他出主意,他总是怀疑给他出主意的人别有用心,在心里反复地琢磨一阵子才行。偏偏耳根子又软,他琢磨来琢磨支,好不容易琢磨清楚了,旁边又有说三道四,他又改变主意了。在杨俊看来一件很小的事赵玺都要反复几次才能定下来,别人觉得他是新贵,在皇上面前肯定说话算数,却不知道他被赵玺的拖拉弄得完全没有了脾气,只好先去应酬那些官场上的来往。

原浙江总兵李道被罢官之后隐居在了周庄,有一天杨俊实在被那些酒肉应酬闹得心焦,跑去拜访李道。

李道非常的高兴。

他们是在场战上打出来的交情,是能托付生死的关系,自然比一般的同僚更为亲密。

杨俊喝了酒絮絮叨叨地抱怨了很多朝堂的陋习,李道却担心着杨俊的前程。等到第二天杨俊酒醒了,他遣了身边服侍的,关了书房和杨俊说话:“皇上明摆着要用你去和赵啸打擂台。赵啸这个人我仔细分析过,虽有些世家子弟脾气,但总得来说,还是能听信谏言的,也能知人善用,加之靖海侯府在福建经营这么多年,就算是朝廷上下全力支持你,你也未必能和靖海侯一争高下,何况我听你说起,皇上根本不通军务,左以明依靠皇恩才得以担任首辅,并不愿意惹皇上不高兴,我就怕到时候皇上和内阁为了安抚靖海侯,把你给推了出去……”

“我何尝不知道。”杨俊酒醒了,脑子也清醒过来,他有些悲凉地笑道,“我都是快知天命的人了,若不是想着为朝廷、想着为社稷做点事,又何必揽了这差事?只是我当初想的太好了。以为皇上先是受汪几道摆布,后受韩太后压制,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长这么大,说不定会是个中兴之君。谁知道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难怪当初嘉南郡主会选择去西安陪伴李谦!恐怕那个时候嘉南郡主就看出皇上不妥了……现在我也有点后悔,当初出山的时候应该写封信去问问嘉南郡主的意思的,也免得弄成像今天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

李道在江南时常听的江南官场上层提及姜宪,但大家提起她的时候,表面都很是不屑,私底下却半遮半掩一副羡慕的样子。听杨俊这么一说,他不由道:“嘉南郡主是个怎样的人?可惜我当年没有机会见一面。”

是个怎样的人?

杨俊一时间居然不知道怎样回答。

他想了半天,道:“是个小姑娘,看着有些倨傲冷清,可行事却比男子还要果断豪爽,不是一般女子,足智多谋,非常的强势,却又不怎么贪念权柄……”说到最后,他颇有赧然地道,“具体的,我也说不上来。但你见了她就会觉得她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她说话的时候你最好安静地听着,她要你做什么的时候你最照她的去做……是个我也没有看透的人。”

说到这里,他突然就兴致勃勃起来,道:“说起来我还是挺佩服李谦的。我看着嘉南郡主的时候心里有点发毛,特别是她不声不响的就干掉了辽王。李谦居然能和嘉南郡主过了这么多年。我要是他,也不敢沾花惹草,眠花宿柳……”

李道听着不由讥笑了他几句:“就你那胆量,怎比得上李谦?你十八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李谦十八岁的时候在做什么?”说到里,他正色道,“说起这件事来,我听人说天津卫有个船坞。李谦现在镇守京城,这个船坞应该也是他的吧?他可是有什么打算?”

“我可不敢问。”杨俊叹气,道,“如今的朝廷局势相比我们那会儿不知道复杂了多少,我没有起复之前还想着凭我的能力肯定能在庙堂上占一席之地,等真正回到官场,才知道自己根本不够看。我也想明白了。皇上是存心要拿我嗝应赵啸,赵啸能忍着我一年、两年,不可能忍我三年四年,等到来年开春,我就以年事已高,身体不适为由辞归故里好。”

李道没有他这么乐观,道:“那也得皇上放你走才行!”

“不放也无所谓。”杨俊朝着李道眨了眨眼睛,道,“我这段时间借口请教军中防务,已经和李谦重新搭上话了,十一月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