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和左以明也正在商量着去江南的名单。

一名俩人都信得过的幕僚正坐在那里誊写。

李瑶看了左以明一眼,犹豫道:“简王那边,可有什么打算?”

左以明正看着那幕僚在那里誊写,闻言道:“听说是不想离开京城!”

这怎么可能?

李瑶挑了挑眉。

左以明索性把话挑明了说:“镇守京城!”

李瑶皱了皱眉。

关于镇守京城的人,他觉得最合适的就是曹宣了。

曹宣的资历虽然差了点,可他是曹太后的亲侄儿,是五城兵马司的都指挥使,没有姜镇元那么老辣,又不像李家,有一批死忠于李氏的部下,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家和嘉南郡主的关系非常好,万一金陵有什么变故呆不下去了,他们还可以通过曹宣调动李氏的兵马。

左以明说话间已看了李瑶一眼,见他不悦,道:“我也觉得这样不怎么好!不过,我听说简王是有这个意思的,还想办法把这件事告诉了坤宁宫。可坤宁宫那边却一直没有动静,想必坤宁宫的那位也不怎么希望简王过去。”

李瑶冷笑。

这就是他不看好朝廷南迁的重要原因。

太后是个这样拎不清的,小皇帝就长在她的膝下,怎么可能教出个明理的小皇帝来?

他对什么“皇帝亲政以后就好了”的说法嗤之以鼻。

“那就让他一边呆着去。”李瑶压根不相信简王会留在京城养老,他道,“把坤宁宫的动静告诉简王,让他们一家子人去撕扯去。”

左以明忍俊不禁,笑着应“好”。

李瑶被左以明这么一笑,也觉得自己有点小肚鸡肠,他欲言又止。

左以明没有催他,而是等那幕僚把事情做完,起身跟他们告辞,书院里只留下他们两个人了,李瑶这才低声道:“我有时候想,要不要在李谦和镇国公之间推荐一个人?”

朝廷南迁,京城成了一块大肥肉,人人逐之,连他们都看出了京城的重要性,李谦是这几年依势而起的新秀,镇国公则老谋深算,这两个人自然也看得出来。

所谓的两个人之间举荐一个人,说白了,就是要让这两家先争个你死我活。

作为顾命大臣,这原本是替皇上平衡朝中封疆大吏势力的好主意,也是个尽职尽责的肱骨大臣应尽的职责,可偏偏左以明是李家的姻亲,汪几道和苏佩文又绑在了一起,他做什么事都是独木难撑,只好拉拢左以明……可他觉得好的事,左以明未必觉得好。

左以明却心中一动。

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李谦是绝不会成为候选人的。

因为他娶了嘉南郡主为妻。

这个女人太厉害了,完全可以媲美曹太后。

几年前,他们可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嘉南郡主送走。

就算是这样,这些年来只要是涉及到嘉南郡主,涉及到李家,内阁的人就都会打起精神来,生怕被嘉南郡主算计了。

这样的嘉南郡主,没人会希望她回来。

可如果照李瑶说的,举荐李谦,不过是为了让他和镇国公府鹬蚌相争,那就另当别论了。说不定汪几道还会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但现在的李谦,已经不是五年前的李谦了。他在西北不仅有权有势,手握重兵,而且还有威望。镇国公却恰恰相反。离开了京城,离开了皇权的中心,从前笼罩在姜家身上的光环慢慢地就掉落了。也不过四、五年的光景,现在京城里的人提起镇国公府,都只会感慨京城被破城时姜镇元打的那场并不算是胜利的胜仗,和感慨姜家到底是开国功臣,铁骨铮铮,自己惹下来的祸自己去背,放弃了京城的荣华富贵去了辽东平乱。

其他的,好像统统都不记得了。

这就是人心!

没有了京卫的姜镇元,也已经不是从前的姜镇元了。

若是真的争起来,姜镇元未必能赢过李谦,可这却能给李谦一个出场的机会。

左以明心思百转,面上却不显,而是佯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犹豫半天也没有说话。

李瑶看着不由叹气,道:“那你回去好好想想吧!这可是个好机会。我知道李家和你是姻亲。可话又说回来了,李家这几年膨胀的厉害,我也是想让他们受点打击。如果李家出事,也会连累到左家!”

他所说的膨胀,是指李长青打人的事吧?

左以明思忖着。

就在去年冬天,那个嫁给了金海涛三子的韩家姑娘随着公公婆婆去五台山朝拜,结果遇到带了儿媳妇郭氏和干女儿也去五台山还愿的何夫人。原本两家各上各的山头,没什么事的。结果李家女眷去的那个寺庙是塔院寺,是以医术闻名天下的。韩氏出阁之后连生了两个女儿,金海涛又为四子求娶了汪几道的侄女,韩氏估计是心里有点着急,就派了人去塔院寺请那边的医僧来给她瞧病。

塔院寺里的医僧是不出诊的。

这下子惹怒了韩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