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撤军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因为任谁都清楚这场战争的重要性。

一旦朝廷选择退缩或者战败,势必会动摇大晋的统治根基,到时候整个神州都将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

所以朝廷不能退,更不能败。

哪怕扩大战争的事态,朝廷都有理由坚持打下去。

问题在于。

云霄殿这次出动了五位宗师,再加上救苦军方面的苏闰甫与钟离渊。

七位宗师坐镇之下。

朝廷方面已经毫无胜算可言。

尤其是玄真子玄阳子之死与朝廷有着洗不清的关系。

如果朝廷硬着头皮与云霄殿死磕下去,无疑会落得更加悲惨的收场。

权衡利弊之下。

朝廷的撤军决定似乎都在情理之中。

朝廷不在乎牺牲,只在乎无意义的牺牲。

或许在朝廷看来,这场战争的性质已经悄然改变,自然没必要再坚持打下去了。

“玄华子,玄明子,你们确定朝廷真的打算撤军了吗?”

事实上闻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玄凌子同样愣怔了片刻。

但他明显不相信朝廷会如此轻易低头认输。

“回禀师兄,依师弟之见,朝廷这回的撤军举措确实不似作伪。”

面容清矍的玄华子一脸严肃道。

“何出此言?”

玄凌子问。

“因为师弟与玄明子师兄前往朝廷大营的时候,营寨里的朝廷大军都早已整装收拾完毕,似乎只等着拔寨起营……”玄华子缓缓说道。“由此看来,朝廷的撤军并非是临时起意的。”

“关键还有那位卫国公。”

玄明子适时插口道。

“卫国公?”

玄凌子顿时不解道。

他当然知道玄明子口中的卫国公。

大晋建国之初册封了六位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的国公,卫国公便是其中之一。

时至今日。

这六位国公的后代早已与当朝皇室形同一体。

其中最有权势的莫过于执掌军权的卫国公与执掌朝政的魏国公。

这两位国公堪称朝廷内外的两大柱石。

尤其是如今已经年迈七十的卫国公。

大晋建兴七年。

正是这位卫国公率军成功镇压救苦军,同时阵战苏元鸿,一举平定了隶州的局势。

大晋建兴十一年,北蛮入寇。

又是这位卫国公率军北上抵御住北蛮,最终迫使北蛮与朝廷达成和议。

历史犹如一个轮回。

这一次。

卫国公的兵锋再次指向了救苦军,只是他这一次的对手却换成了苏元鸿的儿子苏云骁。

众所周知。

这位卫国公久经沙场善于用兵,作战风格灵活多变出其不意,素有老狐之称。

换而言之。

对方向来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如果朝廷的撤军是卫国公决定的,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深意。

“从我等与对方的交涉来看,朝廷内部似乎出现了问题。”

玄明子连忙道。

“据这位卫国公透露出的意思,当朝皇帝好像要不行了。”

玄华子立刻补充了一句。

“皇帝要驾崩了?”

玄凌子略感讶异道。

“不止如此。”玄明子继续道。“卫国公曾有意无意提起,当朝皇帝一直都体态安康,这些年都未曾染疾患病,他也奇怪皇帝为何会突然危在旦夕……”

“玄明子师兄,你可记得这位卫国公还喃喃自语了一句话。”玄华子提醒道。

“当然。”玄明子点了点头。“这位老国公似乎在担心京城会发生夺嫡宫变!”

“也就是说,对方怀疑皇帝垂危可能与当朝皇子有关?”

玄凌子沉吟片刻道。

“确有可能。”玄明子若有所思道。“师兄,你我都清楚,当朝皇帝一旦驾崩,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便是卫国公支持的太子与魏国公支持的七皇子,如今卫国公领兵在外,魏国公却留守在京城,倘若魏国公支持七皇子发动宫变,太子方面根本无力抵抗……”

“但我们现在最应该关心的是玄真子与玄阳子的死,而不是朝廷内部的纠纷!”

一旁阴沉着脸的玄奎子突然开口道。

“玄奎子师兄,你可想过,如果玄真子与玄阳子的死牵扯到这次朝廷的夺嫡之争呢?”

玄华子摇摇头道。

“什么意思?!”

玄奎子盯视向玄华子道。

“玄奎子!稍安勿躁!”主位上的玄凌子默默瞥视了玄奎子一眼道。“容玄华子师弟说完。”

“师兄!”玄华子面朝玄凌子沉声道。“回来的路上师弟便一直在思考,朝廷方面有必要在眼下关头触怒我们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