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捞肥了(第2/3页)
章节报错
而这笔钱连数儿都没有,自然没必要入账啊,也就成了宁卫民的私人收入。
与之类似,宁卫民把一些公园商亭里的零食、玩具和自家的烟酒、旅游工艺品聚集在一起。
随便让人摆的两个套圈儿摊儿,居然也收获颇丰。
别看两毛钱仨圈儿,这么一扔,收费似乎不高。
别看头奖二等奖也就是三盒价值一块六外汇券的希尔顿,以及一个斋宫标价十块的石雕烟灰缸。
可问题是人越穷,博彩兴头就越高。
再加上宁卫民的摊儿又是独家垄断性的经营。
那大队排的啊,头一天下来,两处加在一起居然就获利一千出头。
吓人不吓人啊?
而且必须得说清楚了,宁卫民是输得起的人。
何况图得本来就不是盈利,而是聚拢人气。
他是绝对没弄虚作假,甚至还巴不得有人能赢的头奖,引人瞩目呢。
要说他唯一动了点鬼心眼的地方,也就无非规则里加了一条。
套中过三等奖以上的人,如果还想再套,每胜一次,就必须得往后退一米罢了。
结果就凭这个,套圈儿摊儿胜算就维持在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啊。
他是既赚了人气儿,也赚了大钱啊。
但这还不算什么呢。
要知道,宁卫民可是连张士慧,带罗广亮的一干兄弟都招引来了。
他假公济私地给他们划分了最好的位置,那钱简直是赚海了。
张士慧这边,别看那些库存的廉价烟酒是赔着往外卖的赔钱货啊。
但出货速度和折扣的程度可远超平日的经营。
赔的少是卖的多,没出五天呢,库存就见底了。
临时联系的黄新源,连夜放货才接上。
那这样的销量都转换成高档烟酒,不都是钱嘛。
就这十五天,真顶平日里干一个季度的了。
罗广亮那儿就更顺当了。
本身棉织品就涨了价儿了,价钱只要卖的比商店低,不愁没人要。
结果他们把宁卫民囤积的那些棉织品这通卖啊。
不但缝纫社库存基本都抛售光了,就连米婶砸手里那些化纤布,也借着这机会顺带手给清了盘。
算是成功宽慰了米婶儿的心,很及时的化解了这老太太的心头之患。
反正归了包堆儿,这些要都算在一起吧。
宁卫民通过这庙会捞到自己手的净收入,那差不多就达到十五万了。
值不值?
私人合适吧?公家同样很合适。
来逛庙会的人,是饿了吃,不饿也吃,反正逛庙会少不了吃。
品尝各种京城风味小吃,是京城人逛庙会的一大嗜好。
而且糖葫芦、风车、气球、毽子、空竹、风筝等摊位是做吸引小孩子的地方。
孩子们都会来挑选自己心仪的玩意儿。
服务局下属的饮食店、工艺品商店。
天坛公园的汽水、面包。
甚至是那些耍手艺的私人小贩,一律全卖疯了。
疯到什么程度呢?
别的不提,就说冰糖葫芦的和手工风车这两样东西。
作为庙会上最具代表性,也最让孩子们难有抗拒力的东西,完全就是供不应求。
大年初一的一个上午过去,经营这两样东西的小贩们,两千多串的冰糖葫芦就都卖光了,几百个手工风车也告售罄。
当宁卫民发现那帮小贩们这就要走,而且得知他们还都没存货的情况。
甚至由于缺乏材料,小贩们回去也没法赶做的时候。
宁卫民当时就心急起来了。
因为要没了这两样东西,那这游园会哪儿还像个样子?
过年嘛,人们来逛就是要放松心情,高兴地玩玩儿。
什么好玩儿就玩儿什么,哪儿热闹就凑到哪儿看热闹,不怕花钱。
你不能让游客连最基本的消遣玩意都买不到啊。
那不就砸锅了嘛。
于是就为这事儿,宁卫民临时联系乔万林,俩人一起紧急想办法求支援。
最终经过一番着急冒火的联络,乔万林算是在玩具公司的库存里,调来了三千多个用于出口的风车顶上了。
同时他们又给漆器厂下了订单,让那头组织工人,临时加班赶制风车。
至于糖葫芦的供给,是“北极熊”食品厂帮忙解决的。
人家把作罐头的红果充当原料。又组织工人加班,才及时制作出了够数的糖葫芦送了过来。
最终,十五天的庙会,共计卖出了十二万串的糖葫芦,两万六千个风车。
这还是原料耗尽,工又不赶趟的情况下呢。
否则更多的商品,这庙会也消化得掉。
反正这么说吧,最保守来估计,本届游园会每位游客至少在此花掉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