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各方的宣传攻势与代沟(第3/4页)
章节报错
大事,一般情况下是不到天黑不会回来的。
贾逸却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母亲和盛儿怎么没有在家?”
幼娘道:“母亲坊里做事。盛儿他和同学去足球场了,说了今晚不会回来吃饭。”
贾家自然是不缺钱养活自己的母亲,但贾母仍然保留了先秦时期的危机感,家里的粮食必定要囤够半年的数量,也给自己也找了一份事做,就是套个红袖套,在市坊监督行人,不要让他们乱丢垃圾,或者是马拉的粪让他们铲干净。
这种事情不劳累,但花的时间多,要雇佣的人也多,朝廷如果雇佣青壮划不来,但雇佣长安城的老人却异常划算,每个月会给贾母100钱,逢年过节再给带礼品回去,他们就会认认真真的去巡视街道。
贾逸本不想自己母亲操劳,但他母亲却乐意做这样的事,不愿意待在家里,他也无可奈何。
但听到长子不在家,贾逸气愤道:“中考没考好,还有心情去看足球,果然是不成器,某看即便是复读一年也是考不上学府的。”
幼娘有些担心自己儿子的前途道:“考不上学府,盛儿以后该怎么办?”
贾逸想了想道:“某打算让他去东家的作坊学艺,他也读了十来年书了,等掌握了某的手艺,以后再成为大匠想来是不成问题的。”
在大汉大匠绝对的上线高,下线高的职业,即便是贾逸在大匠当中技术不高的,俸禄也可以超过万钱,而要是最顶级的大匠,年入百万不成问题,甚至朝廷还有招收大匠为官的事迹,当今九卿之一的少府令,原本就是打铁的。
幼娘道:“这孩子一直说要报名去屯垦,只怕他不会愿意去东家的作坊。”
幼娘自然不想自己的儿子去南疆屯垦,关键是十八岁的青年最叛逆了,哪里肯听大人的话。
贾逸道:“这由不得他,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幼娘担忧道:“我只担心他暗中报名,到时候我们就被动了。我们前院的商家的长子,就瞒着他父母报名去屯垦,结果还是朝廷的人敲锣打鼓来到他家,他们才知道这事情。
当家的你是没看到当时的场景,商贾那两口子哭的多凄惨,拉的都不放手啊。但没办法只能看着人被带走。”
幼娘待在永安里也是有自己的交际圈,大汉屯垦是这两年来热点的中心,所以长安城也经常流传各种和屯垦有关的故事。
收入低的百姓还真有不少人有这个想法,按照大汉朝廷宣传的,一亩地有10石粮食的收益,100亩就是1000石粮食的收益,这不管怎么算,一年的收益也有1-2万钱,这已经超过了长安城大部分工匠的收入了。之所以大家都没有报名,一是舍不得长安城的生活,二就是对这个宣传有所怀疑。
这里不得不说,江南的田地在封建时代就是外挂,一亩田地的收益是北方好几倍,尤其是明清时期差距最大,看电视剧北方的村庄就是破破烂烂的棉袄和黄土组建的村庄,到来南方就是烟雨江南,亭台楼阁,可见双方在封建时代亩产的差距。
但贾家在长安城也是高收入的家庭,自然看不上这100亩的田地。
但幼娘的话却让贾逸担心不已,现在他的长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要是他也学这套,自己可没有办法把人留下。
贾逸想了想道:“盛儿也到18岁了,应当成家立业,想来给他找一方媳妇,他就会安定下来。”
幼娘道:“某去找王婆,看看能找到哪家贤惠的闺女。”
话分两头,就在贾父,贾母两人想要让自己儿子安定下来的时候,放弃去屯垦的想法。
贾盛却跟着自己的同学来到了学校附近的云来戏班看新的戏曲。
贾盛笑道:“这是朝廷最新编排的戏曲,叫《高家大院》,最火了,每天看的人都排满戏院了。”
贾盛一些人进入戏院,果然看到里面已经满是看客。
这个时候一个伙计问道:“公子是要雅间还是要坐票?”
贾盛豪气拍出一个写着1的银币道:“来一间上等包间,再来几叠小吃。”
伙计喜道:“几位公子,小的给您引路。”
伙计带他们来到戏院的二楼包间。
没多久在众人的欢呼声音当中,戏曲开幕,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台上。
所谓的《高家大院》就是徐凡抄了后世家春秋的一个大纲。
他以前读书的时候也看过这小说,里面的情节基本上忘光了,大概就是讲一个家族青年反抗封建父母,他连主角的名字都忘记了,唯一记得就是主角是一个极其窝囊青年,最后逼得忍无可忍才发泄了一番。
徐凡定下大纲的基调,自然也是反封建,反族权,然后带入一点爽文的情节,就交给自己的手下来编写了,就有了现在的《高家大院》。
徐凡弄这部戏曲,一是想要扫一扫大汉的封建习气,没办法大汉继承的就是封建帝国,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徐凡的分封,反而加重大汉的封建势力。
有一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