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国公能自解兵权,的确难得,白杆兵现在虽说被陛下用推恩之法分割了不少,但石砫土司在西南还是有较大之威望,他若真想叛中央而自立,朝廷要想平定的确要费一番功夫,哪怕解甲归田,也会有重新汇集的可能,若真以使其转到地方做官为名,将其进一步分散至全国各地,倒也的确是更好之计。”

在回京的路上,温体仁复盘起朱由校对秦良玉所说的一番话来,且奉承了一句:“到底是陛下,其圣明之处,真是令臣佩服。”

朱由校只是淡淡一笑,他不得不承认,温体仁这个人虽然有些能为,但爱拍马屁这个缺点也很明显。

卢象升倒是没温体仁这么会奉承,即便跟着温体仁一起在皇帝身边这么久,似乎也没学会,或者本能地还有些排斥,也就在这时候,突兀地来了一句,道:

“陛下,这次巡视天下,臣发现这地方上,各省的问题却是情况不一,有的地方是豪族作乱,有的地方是士子作乱,有的地方是刁民作乱,而若作为执掌中枢者,要行改革新政的话,就很难做到每条政令在每个省都切实可行,这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只怕政令也会如此。”

“没错!这行政就不能要求的太死。”

朱由校说着就看了一眼窗外道:“也不知道,朕在外的这些日子,现在京师是什么情形。“

……

“回皇爷,京师不少权贵官僚确实嫌皇长子殿下年轻没有威信,故而比您在京时散漫了些,据内厂暗查发现,他们秘密聚会、书信往来的频率增加不少,称病告假者也增加不少,这里面尤其以皇族宗室为最,另外在京在外的皇子比之前要与朝中大臣的来往要频繁一些。”

朱由校在回到京师后,就连夜让负责内厂的王承恩向他汇报了相应情况,且指着放满一墙隔子的语录本,说了一句:“这是内厂所录相应语本,请皇爷过目。”

朱由校看了一眼后,也知道自己短时间内是看不完大臣们都在自己没在京城的这段时间说了些什么,也就直接问道:“皇子们与朝中大臣来往频繁?”

“是,奴婢不敢欺瞒皇爷。”

王承恩回道。

朱由校又问道:“哪些最频繁,哪些最不频繁?”

“最频繁的当属七皇子殿下,最不频繁的就是五皇子殿下和二皇子殿下。”

王承恩倒也提前做了统计,也就回答了起来。

“朕知道了,你退下吧,你让温体仁连夜来朕这里一下。”

众位辅臣中,算是老奸巨猾的,在朱由校看来,也就温体仁了。

朱由校因此就想问问温体仁对于此事的看法。

“皇子们都很喜欢暗地里结交朝臣这件事,你怎么看?”

朱由校问起温体仁来。

温体仁则想了想后道:“这都是陛下教导有方,所以诸皇子皆礼贤下士,也热心于朝政,而非只知享乐之辈。”

“这茶有点淡,你尝出来了吗?”

朱由校这时候问了一句。

温体仁知道皇帝这是嫌弃自己说话没什么质量,也就重新换了一幅态度,很是正经地回道:“想必是有人不怎么想将来这天下是皇长子的。”

“朕有说过这天下是皇长子的了吗?”

朱由校问道。

“陛下是没说过,但天下人已经这样认为了。”

温体仁回道。

“但朕不想让天下人这么认为。”

朱由校回道。

温体仁则道:“既如此,陛下就应该一碗水端平,不能有所偏私。”

朱由校听明白了温体仁话里的意思,也就点了点头:“次辅也病了,你可知道?”

“臣还不知。”

温体仁回道。

“你替朕去看看他,问问他,有什么愿望,你就说你是代朕问的。”

朱由校说道。

温体仁知道皇帝这是要自己接朱燮元班的意思,毕竟人在问你有什么愿望的时候,往往是在要离别的时候,君臣也是一样。

温体仁心里不由得一阵狂喜,忙答应了下来。

朱燮元在见到温体仁后,且听到朱由校问他什么愿望后,也自然是秒懂的,知道皇帝是知道他的病情是了如指掌的,也知道接下来朝廷要分迁大族,而自己作为江南大族,自然是会反对此事,也就没有必要再留在朝堂上。

“那就烦请阁老告诉陛下,老臣别无他求,只求陛下降旨将臣这一房迁居播州,臣熟悉那里,臣所养的苗人遗孤也多少那里的人,臣想带他们回家。”

朱燮元因此对温体仁说道。

他知道他自己不可能阻止皇帝分迁大族的事,为了不让自己宗族其他族人不妒恨他自己这一房因为对朝廷有功而会留在原籍,也就主动请求迁居自己这一房去播州,且还寻了个带苗人遗孤回播州的理由。

朱由校知道后自然准予了朱燮元这个请求,且吩咐道:“拟旨,加封朱燮元为利国公,让二皇子,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