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邺城尚书府的签押房里,放着一份今年最新抄写出来的邸报。第一页开始就写着这篇名为《阿房宫》的赋,还附有京畿大都督,楚王高伯逸的名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署名文章。

尚书府里从主官到小吏,都被集中在签押房内,轮流传阅几分邸报,时不时的微微点头。

文中,高伯逸提出了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论,可谓是振聋发聩。

只不过,作为齐国的一个异姓王爷,写这样的文章,写这样的赋,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又好像没什么不正常。

平淡无奇之下的动作,却是某些明眼人回味悠长。

尚书府不是独一份,这份邸报在短短几天内,就发到了邺城内每一个衙门,就发到了邺城周边郡县的府衙,县衙。至于造成了什么影响,暂时还看不出来。

邺北城的一处普通宅院里,春光明媚。新任户部尚书(接替李德林)的高熲,正拿着朝廷的邸报,读给正在学写字的高承广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政之人,必须时刻铭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臣子乃君王之剑,披荆斩棘,须知为剑之道。

君王之剑以智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

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整篇念完,高熲陶醉的摇头晃脑,将邸报合上,望着一脸懵逼的高承广道:“你悟出什么来没有?”

不要说是四岁不到的高承广,就算是从街上抓个粗通文字的成年人,只怕也会听得不明所以。

看着几乎完全没听懂的高承广,高熲叹息一声道:“刚刚为师念的那些,你完全不需要明白,你只要知道,这是你爹写的文章,而你爹,是一个很厉害,很值得别人尊敬的人,这就够了。”

是这样么?

高承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还是在云里雾里。

“告诉为师,你悟出什么了?”

高熲眯着眼睛问道,用审视的目光看着高承广。

“我爹很厉害?”

“不,为师是想告诉你,有这样一个父亲,绝不可以有一个废物一样的儿子。从今日起,为师会更加严格的要求你,学文学武。”

“哦……好的,师父。”

高承广似乎有点不高兴,不过高熲平日里对自己很好,他又不跟母亲独孤伽罗住在一起,高伯逸来看他的时间也很少,所以高承广几乎是把高熲看成是自己的父亲一般。

“嗯。”

高熲欣慰的微微点头,感慨的叹息了一声。他翻开这份邸报,将高伯逸署名的那篇文章又读了一遍,甚至默默背诵那篇《阿房宫赋》。

眼中不断有复杂的光芒闪动。

“要变天了啊。”

高熲喃喃自语的说道。

这话被高承广听到了,他疑惑的问道:“师父,您刚刚在说什么?”

一个四岁孩子能懂什么?他哪里会明白,现在明媚的春日,也可能随时变成狂风暴雨交加的春雷。

高熲微微一笑道:“为师刚刚在说,今后你一定要自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自暴自弃。因为你的前程,很可能会很远大,路也很长。”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

楚王府的院子里,李沐檀拿着邸报,念给正在学写字的高承明听。几岁的孩子当然无法理解她念的那些东西。不过一向听话懂事的高承明,还是很认真的在听。

“刚刚娘念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李沐檀看着儿子问道。

或许在高伯逸眼中,李沐檀又温柔又贤惠,处处都为自己着想,把家里的大小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对于自己的那些妾室,她也很大方,不会刻意去针对。算得上一位模范妻子。

不过对于高承明来说,李沐檀却不亚于是世上最恐怖的大魔王。只有高伯逸在家的时候,他才能得到片刻喘息。

别的孩子在玩的时候,他在学习,别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他还是在学习!

什么快乐的童年,那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