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按着剧本说台词:“哪位宋氏女?”

王渊端正跪地,捧着笏板说:

“启禀陛下,便是已故贵州右宣慰使宋然之女。臣幼时家贫,幸蒙宋氏女青睐,资助臣进学读书。此番救驾所乘宝马,亦为宋氏女馈赠之水西马。”

“昔日,恩师守仁公被贬龙场驿,吾与宋氏女同在山上求学,非但青梅竹马,还兼有同窗之谊。”

“宋氏女忠贞不二,她为了逃婚,曾千里追随守仁公去江西,又辗转来到京城。宋氏女曾发誓非臣不嫁,如今年龄二十许,仍旧孤身独处。”

“宋氏女一番深情,臣此生难报,愿放弃封赏,请陛下赐宋氏女平妻名分。”

朱厚照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猛拍大腿说:“便是那宋灵儿,朕也见过,还让她做了锦衣卫。我听说,贵州苗民叛乱,宋氏女亦立有大功,曾一战招抚乱民数千。二郎与宋氏女情投意合,此乃人间佳话,朕怎能枉做恶人?便准了!”

君臣二人,一唱一和,把百官听得直愣神。

同时,清流们也松了一口气,庆幸王二郎自动放弃封赏。

至于跟土司之女有私情?

跟救驾护国之功相比,跟王渊直接入阁相比,都是些不足挂齿的小事。只需赐婚之时,收回宋灵儿的锦衣卫职务,切断她与水东宋氏的直接来往便可。

杨廷和偷偷瞧了王渊一眼,眼神当中竟带着些许感激。

若王渊真的入阁,以杨廷和今日之反复,必为百官所鄙夷耻笑。文官们不能恨皇帝,也没法恨王渊这个当事人,只能把怨恨转移到内阁首辅头上。

杨廷和是真的别无选择,因为他犯的是抄家灭族之大罪!

“王渊听封!”

朱厚照又在破坏规矩,不跟内阁、六科、六部打招呼,直接在朝堂上宣布大臣封赏:“升兵部右侍郎王渊,为礼部左侍郎,兼升詹事府詹事……”

跟内阁商议出的方案有些不同,没有授予翰林学士的虚衔——这非常重要,因为翰林学士也能入阁,等于没给王渊任何入阁资格。

另外,文官散阶没有升到二品,王渊的祖宗也未获得追封。只封了王渊的父母、妻妾和大哥,连王渊的侄子都没顾上。

但是,朱厚照让王渊以礼部左侍郎的身份,直接执掌詹事府。此为教育太子的专属机构,虽然早就只剩个空架子,但依旧表明了朱厚照的强烈态度。

今后王渊的官职和勋阶如下——

礼部左侍郎(正三品),詹事府詹事(正三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从五品),嘉议大夫(正三品散阶),资治尹(正三品文勋)。

王渊说自愿放弃封赏,可朝廷怎会一点都不给?

而且朱厚照制定的封赏方案,让许多大臣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内阁认为王渊功劳太大,因此直接给吏部或兵部左侍郎。朱厚照让王渊担任礼部左侍郎,等于实质上降了一等,文官们非但无法反驳,而且还觉得似乎封得太少。如此,就平息了王渊年纪轻轻当左侍郎的非议。

可是,礼部左侍郎兼掌詹事府,于情于理都顺理成章,又让王渊坐实了太子第一老师的位置。

实际封赏不厚,象征意义巨大!

朱厚照心满意足的下令:“吏部、礼部草拟封赏文书,交由吏科、礼科复核,朕要在三日之内见到内阁拟票。能办到吗?”

吏科和礼科的一把手,下意识朝杨廷和望去,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吏部尚书陆完、礼部尚书李逊学,双双出列道:“臣领旨。”

朱厚照突然又说:“转刑部尚书张子麟,为南京刑部尚书;转左都御史彭泽,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转大理寺卿陈珂,为南京大理寺卿。”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其轰动效果不输给王渊要入阁。

皇帝竟然在一天之内,把三法司主官全都扔去南京养老。

“陛下三思!”

这次,九成以上的文官,都跪下请求皇帝收回命令。

朱厚照问杨廷和:“杨阁老,你觉得如何?”

杨廷和硬着头皮说:“臣,并无异议。”

杨廷和已经猜到什么情况,之前那份密封中诉,已然递到皇帝那里,中央三法司却还不清楚宁王要谋反。举报宁王谋反的消息,定然是被三法司官员联手压下,皇帝因此愤怒到极点。

杨廷和只能同意这些调兵,而且还不敢把话说穿。

一旦说出来,严肃追究的话,杨家可以满门抄斩了!

张子麟、彭泽、陈珂三位当事人,此刻集体处于懵逼状态。说好的封赏王渊呢?关我们毛事啊,莫名其妙就被扔去南京养老。

梁储痛心疾首道:“陛下,济物(彭泽)、元瑞(张子麟)、希白(陈珂)皆为重臣,素怀众望。三人并无错漏之处,缘何要一起改迁南京?即便陛下乾纲独断,至少也该给个合理的理由啊!”

张子麟和彭泽,都是杨廷和的心腹,而陈珂则是梁储提拔的。